潼关的作者
潼关的作者是谭嗣同。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作者介绍
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湖南浏阳人。 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为“戊戌六君子” 之一。
光绪八年春,十八岁的诗人从湖南故乡出发,赴甘肃兰州省亲途中,在潼关饱览了北国的壮美山河,由衷地唱出了这首豪迈奔放的山水绝句。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赏析
《潼关》前两句写“云”和“风”:自古以来,潼关始终被高高的云彩所包围,而今萧瑟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第一句写潼关的古老与高耸,第二句用“秋风”“马蹄声”来表现潼关的苍茫,同时也暗含一个“关”字。
第三、四句写潼关的环境:南依秦岭,北临黄河。用“河”与“山”来表现其险要。“河流大野犹嫌束”有两层意思:黄河在潼关脚下流向了广袤的原野;河床变宽了,而河水却还嫌其不够宽广,奋力冲击着河岸,丝毫不减其咆哮奔腾的气势。
写黄河不写其在山谷间的奔流,却写其流入“大野”的情形,这是更进一层的写法。“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是逆向立意,本来是潼关建立崇山之间,但作者偏说是群山一来到潼关就变得巍峨高耸了,好像潼关有着特别的神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