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虫怎么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倮读音:[luǒ]。
形声,从人,果声;指人的身体一丝不挂。
例: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注:“倮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例:“中央生湿,湿生土,其虫倮。”——《素问·五运行大论》。
相关词语:
1、倮灵[ luǒ líng ]。
解释:倮虫之灵,指人类。
2、赤倮[ chì luǒ ]。
解释:见“赤裸”。
3、倮匈[ luǒ xiōng ]。
解释:无毛羽鳞甲蔽体。
4、穴倮[ xué luǒ ]。
解释:穴居裸体。
《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礼记·月令》:“其虫倮。”孙希旦集解:“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螾(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
《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
汉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
清 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1]
也作“蠃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时则有蠃虫之孽。”颜师古注:“螽、螟之类。无鳞甲毛羽,故谓之蠃虫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