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治疗
展开全部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慢性胃炎各种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指临床上常表现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及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者。常由饮食不节所引起并且发病率很高,临床上常用的有效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云豆500克,红枣250克,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将云豆以水泡发后,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烂,待冷却后包在洁净的布里揉搓成泥,备用;把红枣以水洗后除核,煮烂,趁热加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拌压成泥冷却后备用;再把云豆泥摊在案板上,用菜刀手抹成等厚的长片,上面再摊拌一层枣泥,纵向卷起,垂直方向切成“回”形卷块,即可食用。
本方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二]
粳米100克,生姜9克。将粳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5---6层包好,烧成炭,研成细末;用生姜煎水,冲服粳米炭粉末6--9克,早晚各1次。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忌吃生冷油腻等食物。
本方补中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三]
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1匙。
将莲子开水泡胀,剥皮去心,人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炖至米烂莲子酥,早餐服食。
本方温胃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四]
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广木香5克,砂仁4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健脾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五]
柴胡10克,香附6克,绿梅花9克,佛手15克,枳壳、陈皮各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六]
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百合各10克,山药、扁豆各12克,白芍9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益胃养阴,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七]
陈皮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丹皮9克,栀子6克,黄连5克,蒲公英、白芍各9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次。
本方清胃疏肝,适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八]
丹参10克,赤芍9克,五灵脂6克,生蒲黄9克,檀香、砂仁、香附各6克,川楝子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活血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九]
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本方山东老中医姚子扬方。功能理气止痛,轻清凉润,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十]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8克。前药加清水超过药面l寸(指—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一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每日一剂,一日二次,饭前一小时服。本方为福建名老中医赵荣经验方。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方十一]
柴胡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炙延胡各9克,八月札15克,炒六曲、香谷芽各6克。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温服。
本方为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方,功能调肝和胃,健脾安中,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十二]
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炮姜、黄连、木香各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本方为四川中医彭澍验方。功能益气运脾,燥湿固肠,适用于肠炎。
[方十三]
火腿肉250克,姜、葱、花椒、食盐适量。将火腿肉洗净,切成薄片放碗中,加入姜、葱少许,水适量,置蒸笼上用旺火清蒸至熟烂。将花椒研碎,铁锅烧热后,放人花椒翻炒,再加入盐,继续翻炒至花椒香味四溢,盐粒散开即可。服用时,将火腿蘸椒盐,佐餐食用。 本方温胃,理气。适用于中焦虚寒经常上逆打呃者,可辅治寒性胃痛。
慢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胃病。本症按胃镜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萎缩、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
慢性胃炎的病因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的进食或服用 *** 性食物、药物。②细菌感染。③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低下及营养障碍,导致慢性炎症。④胆汁返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⑤免疫因素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本病多属于中医“胃痛”、“胃痞”、“反酸”、“呕吐”等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
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亦可为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疼痛。除疼痛外,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及暖气。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痞满、贫血、腹泻、舌炎、指甲脆弱等。一般有上腹部轻微压痛,萎缩性胃炎可有消瘦、皮肤黏膜苍白及光滑舌等。
[诊断]
1.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
2.依靠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组织可确诊。胃液分析,幽门弯曲菌检查,胃分泌功能测定,X线检查,有关抗体的检查可作为本症诊断的参考,应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及慢性肝、胆、胰疾患。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饮食疗法是慢性胃炎的必要治疗措施,饮食宜易于消化,避免 *** 性,进食应细嚼慢咽以达到少 *** 、易消化的目的。停服 *** 性药物、戒除烟酒、治疗口咽部慢性感染等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腹痛时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0.3mg,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返酸、胃酸分泌较高者可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lOml或碳酸钙0.5g,每日3次;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服用1%稀酸盐3~5mi,每日3次,或胃蛋白酶合剂lOml,每日3次;贫血时可以口服铁剂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胃镜下有胆汁返流时可用胃复安(灭吐灵)lOmg,每日3次。
(3)抗菌治疗:适用于有局灶性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庆大霉素2万u,每日4次;链霉素0.25g,每日4次;痢特灵0.1g,每日3次;甲硝唑0.25g,每日3次;呋喃唑硐0.1g,每日3次。选择其中1~2种服用。
(4)其他治疗: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低酸性慢性胃炎,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但应在严密观察下慎用,疑有消化性溃疡者应禁用。低酸性慢性胃炎可因细菌繁殖易致病情加重,可于短期内试用抗菌药物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脾胃湿热:胃脘胀痛明显,暖气,嘈杂,口中黏腻,或口苔口臭,大便不畅,胸闷痞塞,纳差,食后胀痛加重,舌质稍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泄浊,和胃消痞。 方药:苍术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檀香3克、砂仁3克、白豆蔻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2)肝胃蕴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泄热止痛。 方药: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青皮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药10克、川楝子6克,黄连6克、蒲公英12克、吴茱萸2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
(3)肝胃气滞: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呕吐,有时泛酸或苦水,心烦易怒,大便不畅,或便溏或便秘,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中成药:舒肝和胃丸,左金丸。
(4)脾胃阴虚:胃脘隐灼痛,烦渴思饮,口干咽燥,胃中嘈杂灼热,大便干结,食少、纳呆,乏力,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生地黄10克、淡竹叶6克、白扁豆10克、清半夏10克、甘草6克、大枣2枚。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5)胃络淤血: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按之加重,日久不愈,大便色黑,舌质暗红或紫暗,有淤魔,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络,化淤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三七5克、柴胡10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6克、香附6克、红花10克、枳壳6克。
(6)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12克、桂枝6克、芍药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饴糖30克。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预防与调养]
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 *** ,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食生冷辛辣之物,不酗酒,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营养价值的软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解析:
慢性胃炎各种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指临床上常表现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及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者。常由饮食不节所引起并且发病率很高,临床上常用的有效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云豆500克,红枣250克,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将云豆以水泡发后,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烂,待冷却后包在洁净的布里揉搓成泥,备用;把红枣以水洗后除核,煮烂,趁热加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拌压成泥冷却后备用;再把云豆泥摊在案板上,用菜刀手抹成等厚的长片,上面再摊拌一层枣泥,纵向卷起,垂直方向切成“回”形卷块,即可食用。
本方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二]
粳米100克,生姜9克。将粳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5---6层包好,烧成炭,研成细末;用生姜煎水,冲服粳米炭粉末6--9克,早晚各1次。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忌吃生冷油腻等食物。
本方补中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三]
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1匙。
将莲子开水泡胀,剥皮去心,人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炖至米烂莲子酥,早餐服食。
本方温胃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四]
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广木香5克,砂仁4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健脾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五]
柴胡10克,香附6克,绿梅花9克,佛手15克,枳壳、陈皮各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六]
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百合各10克,山药、扁豆各12克,白芍9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益胃养阴,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七]
陈皮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丹皮9克,栀子6克,黄连5克,蒲公英、白芍各9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次。
本方清胃疏肝,适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八]
丹参10克,赤芍9克,五灵脂6克,生蒲黄9克,檀香、砂仁、香附各6克,川楝子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活血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九]
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本方山东老中医姚子扬方。功能理气止痛,轻清凉润,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十]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8克。前药加清水超过药面l寸(指—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一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每日一剂,一日二次,饭前一小时服。本方为福建名老中医赵荣经验方。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方十一]
柴胡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炙延胡各9克,八月札15克,炒六曲、香谷芽各6克。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温服。
本方为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方,功能调肝和胃,健脾安中,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十二]
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炮姜、黄连、木香各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本方为四川中医彭澍验方。功能益气运脾,燥湿固肠,适用于肠炎。
[方十三]
火腿肉250克,姜、葱、花椒、食盐适量。将火腿肉洗净,切成薄片放碗中,加入姜、葱少许,水适量,置蒸笼上用旺火清蒸至熟烂。将花椒研碎,铁锅烧热后,放人花椒翻炒,再加入盐,继续翻炒至花椒香味四溢,盐粒散开即可。服用时,将火腿蘸椒盐,佐餐食用。 本方温胃,理气。适用于中焦虚寒经常上逆打呃者,可辅治寒性胃痛。
慢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胃病。本症按胃镜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萎缩、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
慢性胃炎的病因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的进食或服用 *** 性食物、药物。②细菌感染。③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低下及营养障碍,导致慢性炎症。④胆汁返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⑤免疫因素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本病多属于中医“胃痛”、“胃痞”、“反酸”、“呕吐”等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
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亦可为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疼痛。除疼痛外,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及暖气。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痞满、贫血、腹泻、舌炎、指甲脆弱等。一般有上腹部轻微压痛,萎缩性胃炎可有消瘦、皮肤黏膜苍白及光滑舌等。
[诊断]
1.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
2.依靠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组织可确诊。胃液分析,幽门弯曲菌检查,胃分泌功能测定,X线检查,有关抗体的检查可作为本症诊断的参考,应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及慢性肝、胆、胰疾患。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饮食疗法是慢性胃炎的必要治疗措施,饮食宜易于消化,避免 *** 性,进食应细嚼慢咽以达到少 *** 、易消化的目的。停服 *** 性药物、戒除烟酒、治疗口咽部慢性感染等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腹痛时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0.3mg,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返酸、胃酸分泌较高者可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lOml或碳酸钙0.5g,每日3次;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服用1%稀酸盐3~5mi,每日3次,或胃蛋白酶合剂lOml,每日3次;贫血时可以口服铁剂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胃镜下有胆汁返流时可用胃复安(灭吐灵)lOmg,每日3次。
(3)抗菌治疗:适用于有局灶性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庆大霉素2万u,每日4次;链霉素0.25g,每日4次;痢特灵0.1g,每日3次;甲硝唑0.25g,每日3次;呋喃唑硐0.1g,每日3次。选择其中1~2种服用。
(4)其他治疗: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低酸性慢性胃炎,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但应在严密观察下慎用,疑有消化性溃疡者应禁用。低酸性慢性胃炎可因细菌繁殖易致病情加重,可于短期内试用抗菌药物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脾胃湿热:胃脘胀痛明显,暖气,嘈杂,口中黏腻,或口苔口臭,大便不畅,胸闷痞塞,纳差,食后胀痛加重,舌质稍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泄浊,和胃消痞。 方药:苍术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檀香3克、砂仁3克、白豆蔻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2)肝胃蕴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泄热止痛。 方药: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青皮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药10克、川楝子6克,黄连6克、蒲公英12克、吴茱萸2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
(3)肝胃气滞: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呕吐,有时泛酸或苦水,心烦易怒,大便不畅,或便溏或便秘,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中成药:舒肝和胃丸,左金丸。
(4)脾胃阴虚:胃脘隐灼痛,烦渴思饮,口干咽燥,胃中嘈杂灼热,大便干结,食少、纳呆,乏力,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生地黄10克、淡竹叶6克、白扁豆10克、清半夏10克、甘草6克、大枣2枚。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5)胃络淤血: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按之加重,日久不愈,大便色黑,舌质暗红或紫暗,有淤魔,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络,化淤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三七5克、柴胡10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6克、香附6克、红花10克、枳壳6克。
(6)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12克、桂枝6克、芍药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饴糖30克。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预防与调养]
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 *** ,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食生冷辛辣之物,不酗酒,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营养价值的软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