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既望、晦、朔,分别指阴历的哪一天
“望”:阴历十五日,“既望”:阴历十六日
“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在阴阳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为望月(满月)。因此在农历中将十五日称为“望日”。
望月(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特别是秋季的望月(满月)非常美丽,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扩展资料:
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
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历
望是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朏”;
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扩展资料:
纪日术语
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
而在西周早期纪日法中,既望又归为纪日法所规定的的特定名称。西周早期纪日法将每月分为四份,每一份都有其特定名称,望朔正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既望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朏”;
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扩展资料:
纪日术语
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
而在西周早期纪日法中,既望又归为纪日法所规定的的特定名称。西周早期纪日法将每月分为四份,每一份都有其特定名称,望朔正是其中之一。
“既望”:阴历十六日;
“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
“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