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一直喜欢史铁生、苏轼、柳宗元,但实际上因为重度拖延并没有花时间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即使是短短几节的《我与地坛》也就前几天才看完。
少年时喜欢史铁生可能是喜欢他的遣词造句,又或者是觉得有一个喜欢的作者这是一件显得很有文化的事情。
如今这种喜爱只深不浅是缘于他文字中体现的哲理和生命力。
萌生想看《我与地坛》的念头也不是突然产生,我将生死看的较轻,到嘴边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因此史铁生对生命的看法一直以来我是有几分好奇的,和盛年伤残的他比起来,我的挫折其实不值一提。
读后感这种东西写起来很危险,因为一不小心就像洗文,比如在作者观点之余没有加入自己的新感想,然而在大家之言有更深的感悟那我早当作家了,话是如此。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前段时间看了大连理工研究生写的遗书,每每再看,都觉得很心疼,不是因为死亡本身,而是那种调侃间的孤独感。
想到了作者和朋友分手时总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他缺这样一个理解他的朋友。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一旦开始就注定会消亡,生命就是如此。因为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保有对未来的好奇,试着活一活看,也许会好起来,即使更坏了,上帝也早就安排好了离开的结局。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和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在看完书当天,印象最深的除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时”就是上述这段话,因此发了一条文字朋友圈,又让我的小伙伴们关心我小脑瓜在想什么。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样,人生如戏,或是演员或是观众,人生于世,本身就没有意义,因为欲望而活着;当欲望超越了人性,就成为了欲望的人质;只有当看透了人是因为欲望而活,且欲望人性能共存,就能真正安于人生;但自认为没有或忽视欲望的存在而活着,生命只会乏味无趣;过于沉溺欲望和人性的细枝末节只会反受其害。
之于我自己而言,时而是乏味的演员,时而是倒霉的观众,好在因为拖延和懒惰让我避免成为了生活的人质。
做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课题,有一种不囿于小我的境界。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我是一个不相信因果报应天理循环的人,相较而言我更相信人的命运是随机的,大范围的随机好与坏,随机到不同人身上,对造物主来说,这些事情只是不同而已,本身不具有消极或积极的意义,只是反馈到了个体上,就有了意义,有了美与丑,好与坏。
比如上帝安排了一场死亡,在朝气蓬勃的少年身上它是一个悲剧,在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身上它更像是一种福祉。
这种随机的安排产生差异,得益于这些差异,生活得以继续,让世间得以存在。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