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 我来答
尛智B4
2023-01-08 · TA获得超过126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6万
展开全部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如下: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难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遏(è)制孤寂(jì)战栗(lì)边缘(yuán)微薄(bó)赐(cì)予

2.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3.背景链接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三)精读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

第一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交流点拨】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分析“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交流点拨】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