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分类
- 4 疾病概述
- 5 疾病描述
- 6 症状体征
- 7 疾病病因
- 8 病理生理
- 9 诊断检查
- 10 治疗方案
- 11 预后及预防
- 附:
- 1 治疗颅内肿瘤的穴位
1 拼音
lú nèi zhǒng liú
2 英文参考
intracranial tumour
3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4 疾病概述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复视、视力减退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行走不稳和癫癎等神经系统症状,闭经、泌乳、肥胖、多饮多尿、性功能下降等内分泌症状。
5 疾病描述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6 症状体征
头痛、呕吐、复视、视力减退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行走不稳和癫癎等神经系统症状,闭经、泌乳、肥胖、多饮多尿、性功能下降等内分泌症状。
7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不清楚。
8 病理生理
本病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
9 诊断检查
诊断
以慢性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内高压症为重点进行判断。
1.病史 询问起病时间,症状的特征,持续时间和演变过程,如头痛、呕吐、复视、视力减退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行走不稳和癫癎等神经系统症状,闭经、泌乳、肥胖、多饮多尿、性功能下降等内分泌症状,并注意这些症状出现的顺序。
2.体检 详细检查意识、精神状态、语言功能、脑神经、运动、感觉、生理和病理反射,注意有无强迫头位和共济失调。并行全身检查。
3.头颅X线平片 了解有无蝶鞍扩大、鞍背吸收、脑回压迹和颅缝分离等慢性颅内压增高征象;有无颅骨局限性骨质性增生、吸收和破坏、血管沟纹增粗、内听道扩大、钙化松果体的移位和肿瘤钙化等。
4.腰椎穿刺 仅用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经无损伤检查不能确定而疑有颅内肿瘤且又必要测定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者,检查肿瘤脱落细胞等的患者,可慎重施行。但有明显颅内高压和颅后窝占位病变及脑疝前征象者禁用。
5.脑血管谴影或数字减影造影(DSA) 仅用于了解特殊部位的肿瘤、肿瘤供血情况,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如矢状窦旁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和小脑幕脑膜瘤等,对一些颅外供血丰富的脑膜瘤可采用DSA检查,并同时行术前栓塞供瘤血管以减少术中出血。
6.脑电图检查 可协助大脑凸面肿瘤的定位诊断。
7.CT扫描 判断肿瘤的部位、形状和大小。以替代全脑造影和脑室造影,可减少脑血管造影的使用。对肿瘤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8.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MRA)判断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和脑血管供血的关系。可获得水平、冠状和矢状面图像,其清晰度以及对中线部位和脑干部位肿瘤的诊断优于CT。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9.鉴别诊断 应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蛛网膜炎、脑脓肿、脑血管意外、脑寄生虫病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相鉴别。
10 治疗方案
治疗
颅内肿瘤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良性肿瘤应在保护正常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争取全切除;恶性肿瘤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显微外科技术、超声吸引器(CUSA)和激光手术刀可明显提高手术的微侵袭效果。
有明显颅内高压者应尽早完成必要的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发生意识障碍或出现脑疝症状者应紧急手术。小脑幕下肿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并有可能导致枕骨大孔疝时,应紧急行侧脑室外引流或先行脑室腹腔或脑室心房分流术,再争取时间行肿瘤切除。
1.良性肿瘤 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基础上争取肿瘤全切除。与脑干、下丘脑或脑底部大血管粘连紧密难以分离的肿瘤,可残留少量肿瘤组织,行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复发的良性肿瘤可再次手术。
2.恶性肿瘤 如恶性胶质瘤、转移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主张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手术切除后须辅以放疗和化疗。手术难以达到的深部肿瘤如基底节区肿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立体定向后装内放射治疗。辅助治疗尚可选用免疫治疗、热疗等。基因治疗尚处在试验阶段。术前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治疗颅内肿瘤的穴位
- 风池
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
- 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