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的问题
1. 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用童心写童言的习作指导法之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教学是每位老师感到最头疼的事情。
大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就是学生没东西可写,不知道该写什么。即便是有了题目,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不知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等,心里没有一点章法,给学生带来不尽的的烦恼与恐惧。
那么,教师就应在引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主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作文课上得轻松。一、提高兴趣,激发学生作文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写作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话和习作的爱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急欲把心里的话写出来。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创设游戏作文,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教师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写作,在活动中记叙自己的生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热情。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象做一件自己梦寐以求的玩具那样的 *** 和欲望,那作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优美的词句+不寻常(或有意义)的大事=作难;平常的话语+平常的小事=作文易”。指导学生写作文,关键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他们口里天天讲的那种平平常常的话,去写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他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那些平平常常的事,哪怕有许多事纯属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看上去不值一提、不足挂齿也行。
学生作文其实就是用笔和人说心里的话,用笔把心里的话写出来,与人交流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写作文时,不要顾虑现在是和人家说话,非要有意义、非要有典型,只要想着是和自己说心里话、说真话就可以了。
其次,任何一篇优秀作文都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也是必要的。如学生胸中有“情”,但纸上写来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能力等方面的指导都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三、与时俱进,延伸学生作文方式。
传统的学生作文方式非常单一,现在固然不可全盘否定,但是,新型的学生作文要方式多种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里与作业本上。如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提供了不少途径。
在新时期,教师应与时俱进,虽然不能带学生到大自然(或某个场景)中去,但可以借助电脑、网络和课件等带学生去体验与感悟,为学生作 *** 好铺垫工作,以及帮助学生在网上建立个人博客、网上投稿等,延伸学生不同的作文方式,将会达到事半功倍地促进学生喜欢写作文的效果。四、及时讲评,突出学生作文优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批改作文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十天半月,这严重违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学生写了作文后,是很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的评改,想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或是有什么毛病需要改正,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学生的热情已经消退,对自己写了什么都没有印象的时候,才反馈给学生,那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
另外,小学生的作文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但要看到不足和错误,更要看到优点和进步。评讲课上,多花点时间来欣赏学生的优秀作文,表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和长处。
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要帮他们指出不足之出,多给他们鼓励,尽量少批评,让他们对进步充满信心。总之,学生作文是写出来的,只要学生克服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坚持笔耕不辍,就不愁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作文教学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与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以及适合学生作文发展的道路。
2. 为什么学生怕写作文,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怕写作文,是因为写作文的人认为没有素材。
没有素材是因为没有发现素材,其实生活很精彩,只要多一点点爱。怎样写好作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好多孩子写作文不知道怎样开头,其实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就行了:写作文,就是要 *** 人真事。
只有孩子自己经历过的真实事情,他才可能有内容来写,他才会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更不用说一般的作文了。
打个比方,孩子的父母吵架,给孩子看到了,吵架是真实的,孩子的感受也是真实的,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素材来写,就有话写。“家丑不可外扬”,有的孩子会问:“爸爸妈妈吵架的事让其他同学知道了,不是会被笑话吗?”告诉他:“你可以 *** 事情,真正的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把爸爸妈妈吵架的事写成是叔叔阿姨吵架不就行了嘛!”呵呵,这是不是随意了一点?。
3. 如何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难题
1、多读。
学生自己平时要多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那些文辞优美的杂志,像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看《萌芽》《创新作文》之类的,有条件与时间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名著,看看散文、诗歌,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好能及时的记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我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文摘本)随时难出来看看,在自己写作时也可以用到。2、多写。
记得上学开始语文老师就说坚持写日记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我自己就尝试了,并且坚持下来。我现在是大三学生,翻看抽屉里,是自己从高一至今的日记本,到现在都好厚几本了。
刚开始很难坚持,要不就是没什么写的,要不就是自己懒。读者不用刻意的去追求文辞华美与字数要求,任何想法想到什么就把它写下来,日子久了,功底就出现了。
贵在坚持!希望能给人带来帮助。
4. 如何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难题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从我自身出发,回答您的问题,首先应该是 *** 学生的阅读兴趣吧,我小时候就特别怕写作文,可是后来我很喜欢写些东西,有的没的,都有稿纸一大堆,多阅读的学生,脑海里的成语和句子就多了,自己也不胆怯了,不会放到用时,才恨少了,其次我感觉很重要的是,培养他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看似琐碎无奇的每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好玩的,什么对他有影响的,都让他通过文字给组织起来,这样他会在写作文的时候,看到题目,也许他的某篇日记就是这个题材,他心里早就有了草稿,就更不怕了,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也可以锻炼他的组词造句能力,主要是从兴趣入手,方能无忧。
5. 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
如何解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难题,那怎么去觖决这些难题呢?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遇到问题时,首先要独立思考,多动脑筋,不要不会就问别人,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好习才会进步,生活才会自主自立,否则就会变成一个不爱动脑筋的懒学生。第二,通过了自己的思考还没有解决方法的时候,就可以求救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书本,回想我们学过的或看过的书中有没有相关的知识,说不定看一看书,你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书本就是我们知识的源泉。第三,假如在书本中也寻找不到答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请教自己身边的人。
在学校,你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在家中,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家里的长辈。可是,在别人告诉你的时候,你一定要虚心听讲,直到把问题问得清清楚楚为止,不可以一知半解,要不耻下问。
各位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法呢?。
6. 怎样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谈到写作文,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怕写、烦写、不想写”。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复杂心理活动,因其复杂,小学生“怕”它也就不足为怪。其实,学生并非不想写好作文,只是提起笔无从下手,下得手来无话可说,勉为其难写完一篇,又被老师多处指责,弄得灰头土脸。
终于,畏难而退。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样的写作境界,许多老师望生兴叹。
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这道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
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调适该从何入手?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浅谈几点做法:一、抓本质特点,给学生减压。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
而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意境,过分强调华丽的词句,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太高了。正因为教师这种过高的要求,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了,未写先怵。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作文概念的理解上必须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觉得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并不难于上青天,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
有一次,以“参观冰雕"为题写一篇作文。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很难写。
我耐心地加以引导,首先让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以及最感兴趣的说出来,然后要求大家只要直观地有重点地写出自己所见到的冰展的奇与美就可以了。效果果然不错,同学们不再觉得难了,都按时完成了作文。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文的本质特点,不要求太高,对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有较大的帮助。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
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
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
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
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三、从实际出发,不揠苗助长。
小学生作文属于起步范畴,属于习作、练笔性质。新大纲也强调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直到六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拔高要求,否则,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揠苗助长之嫌,学生对作文也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怎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呢?一是选择作文题时,从实际出发。
作文题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新意,不老套,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二是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
讲评作文眼光不可过高,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几篇好作文上。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新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
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四、培养观察能力,寻求写作素材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小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写作的素材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培养阅读习惯,积累好词佳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把积累的词语、佳句灵活地运用,能写出通顺、连贯、具体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从而达到说话、写话、具体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朗读、背诵、摘抄、写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法。
六、激发学生兴趣,灵活上好作文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
7. 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
今天我带班,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一位下学期上初三的学生家长。
攀谈几句后,她便向我讨教孩子害怕写作文怎么办。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做家长指导孩子写作的体会和这位家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是通病。一提到作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喊头痛。
有的学生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根据平时课内的一点积累东拼西凑,说些空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学生说:“老师一布置作文,我的头立刻大了,为了蒙混过关,干脆从各种作文书上认为优美的语言和语段不加思考,不加修改,全盘的拿来主义。”
出现这种较为普遍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学生平时没有注重收集材料,没有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因而下笔就往往言之无物,不知所云了。然而,造成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的根源,却不完全在学生这一方面,还与当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关,中学生除了要学习七八门功课外,还要应付繁多的考试和测验,整天埋头在成堆的习题、资料中,课外书籍没有时间看,看电视、报纸的时间也被挤掉了,真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味儿,这样的后果,就必然使学生作文时愁眉苦脸,东拼西凑。
记得儿子小学时,作文还是可以的,因为那时功课少,因此,我给他买的课外书他有时间看,有时放学后到学校看报纸、杂志等,写作文时基本能做到胸有成竹。而自从进入初中,学习负担一重,就无暇顾及阅读,因此作文水平几乎停滞不前。
其实,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过时。
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十分认真负责,在作文课上不厌其。
8. 为什么学生害怕写作文
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
从情绪上来分析,学生没有写作文的兴趣;
从写作文结构上来分析,就是不会写作文的开头,不会写作文的结尾,更不会写作文的内容。
不会开头的原因:就是老师从学生学写作文时候,就没有教会学生开头。在老师辅导完作文后,要学生动笔开始写, 可就有好多学生拿着笔,不知道从何下笔。一问,学生就说不会开头。其实作文开头,根据我多年的教学总结来看,就先教会学生用“开门见山”写法。就是直接点题目(点题目)。比如:写《我的学校》,开头可以这样:我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我在这里读书非常快乐。
不会结尾的原因:也是老师没有把结尾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其实也可以用点题目的方法结尾。比如:写〈我的学校〉结尾,可以这样写:我的学校就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学习非常幸福。
至于正文不会写的原因:就是学生肚子里没有材料用来写,没有语言来描述,所以就写不出了。学生当然怕写作文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习惯。可以在现实中观察,在书籍里积累,并且养成把好的词语、句、段纪录在本本上的习惯。到时候学生就有语言反馈了。
另外,还要上好作文讲评课,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写作的兴趣,得到写作的欲望。方法是多读学生的作文,都欣赏学生的作文,当然如果老师经常读些自己写的作文给学生听,那效果就跟更好了。
关键词:兴趣、开头、结尾、正文、积累、反馈。
9. 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而在小学阶段写作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个瓶颈,学生非常惧怕写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不惧怕作文呢?“课外积累,课内引导,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是我二十几年教学心血的点滴经验。
一、课外积累——写作的源泉
有效的课外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最佳途径, 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要打好这一基础,必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调动他们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四多”,即多读、多说、多看和多写。
1.多读。
“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一语道破了读写的作用,书读多了,艺术造诣提高了,提炼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就强,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呢?首先,我提倡每个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自己订的报刊时,遇到好词和好句子时把它勾画下来,注上眉批;阅读别人的书籍时,就抄写在摘记本上,并在班上定期展出,量多优质者获奖。其次,为了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面,我不仅发动学生订阅报刊,而且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书。此外,还在班上成立了图书角,每月定期开展读书大比武擂台赛:要求学生写出最近自己阅读过的作品题目、作者、主要内容……多者为胜给予奖励。不甘示弱的同学们都积极找书看,变“要我看”为“我要看”。再次,为了让学生阅读兴趣持久,我每天利用半小时时间教他们不同的读书方法:跳跃式、提纲式、精读法和泛读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们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后,写作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2.多说。
“说”即说话。“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是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一文中提到的。它表明了说话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前题,更是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化表现。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故事擂台赛、争当小小演讲家、我是节目主持人等,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达到一吐为快的目的。这样不仅锻炼了说话能力还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3.多看。
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心灵、行为美的人,寻找色彩美、物品美、和谐美……让他们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激发写作欲望。其次,是“激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游戏、放风筝和去野炊……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拾得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和乐于作文的 *** 。
4.多写。
俗话说:“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说明了写的重要性。“多写”就是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和进行课堂大练笔。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说过的、想到的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以上这些丰富的素材积累仅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难题。有了优秀素材后怎样将其组织成一篇文词优美的作文呢?这就有待于老师有效的引导了。
二、课内引导——写作的钥匙
教师课内精心的引导其实是指导学生写的过程,它犹如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神秘的作文之门。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效引导法—— *** 引欲法和观察想象法。
1. *** 引欲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辞以情发”,是说文章的语言是由感情所孕育生发的,而“情”何以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境创情,以趣 ***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观察想象法。
观察想象法就是在教学中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思维的规律,抓住某一契机,使学生通过愉快有趣的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春天到了,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领略春天的风采。饱览自然界的风光,沐浴着祥和的春风,观赏嫩绿的小草,艳丽的花儿,飞舞的蜜蜂,此景此情激起了他们赞美春景的 *** ,激发和拓宽了丰富的想象力。有些小诗,有的抒情散文,真有点小诗人、小作家的气派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积累,课内引导”,学生总会逐渐喜欢作文,不惧怕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境界。
10. 怎样消除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如何消除孩子害怕作文的恐惧心理
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为什么写,写得不美,这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头疼的几个难题。如果把这些难题都解决了,学生自然就不会害怕写作文了。其实这几个难题,都可以从“作文”的定义中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本人对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却显示,90%以上的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作文,他们的回答一般是:“不知道,老师让写就写。”可见,许多学生只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又怎么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作文来呢?因此,要消除孩子害怕作文的恐惧心理,首先要让孩子了解作文的真正含义。
新课标是这样定义小学作文的:“能清楚明白地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方面的内容,达到表达某个意思或某种情感的目的。”
一、作文的内容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
可以说,对任何一篇记实作文来说,学生自身积累的写作素材都是绰绰有余的。那么,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还会出现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作文到底需要描述哪些内容啊。这好比做一串珍珠项链,只需几颗珠子就够了,在他们面前放了一筐的珠子,但他们却不知道用,而是四处寻找珠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当然不能仅限于每学期的几篇作文,但也不能不切实际,毫无无目的地加大训练量,而是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作文是“描述”。描述可以是口头的方式,也可以是文字的方式。
学生一开始都怕以文字的方式写作文,因为以文字方式写出的作文要求太多了,他们确实写不好啊。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先口头作文,让他们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写,这样就容易多了。
我们可以用照相来打比方: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就是我们要拍摄的物体,口头的描述就是拍摄的胶卷,而文字描述是用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就是说,写作文必须经历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说得怎么样,写得就怎么样。当然,说对于写来说要简单得多,学生说过了再写,自然不会觉得作文难。而许多家长和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过程,从而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三、作文要“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是表明某种看法、观点,也可以是表达某种情感。
许多家长了和老师常感叹学生的作文是记流水帐。其实这怪不得学生。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写作文啊。作文在他们眼里只是老师、家长布置的一项任务,自己只是在完成任务,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经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或是有许多意思、观点、想法要和别人交流,而作文就是我们表达这种情感,或是和别人交流这个意思、观点、想法的手段。
“写作是一种需要,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一种能力。”当强迫变成内需时,写作将不再是恐惧,而是一种快乐。
四、描述的要求是要“清楚、明白。”这既是最终目标也包含方式、方法和能力训练的要求。
对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记日记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和和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最好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记日记必须是掌握了一定方法,或是具备了一定能力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最终达到目标,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一开始便拿最终目标来要求还没有掌握相应方法和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