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嬴姓赵氏,为什么同为嬴姓赵氏秦始皇却叫嬴政而不叫赵
为什么同为嬴姓赵氏秦始皇却叫嬴政而不叫赵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号祖龙。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他的正式全名应该是“赵政”。汉代的史书和文献上其实就是这么称呼秦始皇的。
三代及先秦时期,贵族既有姓也有氏,二者并存。规则是男子名前用氏而女子名后用姓,姓是不能出现在男子名号里的,仅用于女子名字里。例如齐国的公主很多都叫“齐姜”。嬴姓赵氏家族的赵、秦两国所有君主的本名都应该是“赵某”,秦始皇的本名就是赵政,而不是嬴政。 “嬴政”这个名字既不符合当时男子的命名规则,也不是正常的女性姓名,可谓不伦不类!事实上它产生于汉代以后,是后世之人的发明。原因是那时古姓氏制度已经消亡,绝大多数人已经不了解先秦的姓氏文化,人们生搬硬套地把古姓当成现代姓(即古氏)来用,直接套用在名字前面,从而弄出诸如“姬发”“姜尚”“嬴荡”等一堆不伦不类的人名来。唯有汉代的史家因为生活时间离战国先秦极近所以他们最熟悉古姓氏文化,故他们都称秦始皇为赵政而不会搞出“嬴政”这种谬误。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从未称秦王为“赵某”那是因为史官不能直接称呼同时期各国君主的姓名的,秦国史籍只能称赵政为“王”、“陛下”、“皇帝”,而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史书则称之为“秦王政”。为何秦始皇既是嬴姓秦氏也是嬴姓赵氏,怎样区别姓与氏
秦始皇只能是嬴姓赵氏,不可能是嬴姓秦氏。因为嬴姓秦氏始于秦朝灭亡,一部分遗族为纪念先祖故国,以国为氏,这才产生了嬴姓秦氏。《元和姓篡》也是这么确认的。所以,在秦国和秦朝存在之时,其君主和王族公室是嬴姓赵氏,那时赢姓秦氏尚未出现。《史记》以及汉代众多权威史书也记载秦始皇为赵氏。
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源自母系社会时代,为同一血缘族群的标识。当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原来的同姓血缘家族中,出现了众多以男子为核心的家庭。其中的贵族为了将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同姓的家庭区别开,便宜以自己的封地或官名作为家庭标识,这就是氏的产生。氏可以看成是姓下面的分支。作为一个贵族,他在继承着姓的同时也拥有着氏的,并且在其名字前面只冠之以氏。姓只作为家族血缘标志,防止近亲通婚,在名字中是不出现的。所以秦始皇的本名是赵政,而不是嬴政,更不可能是秦政。某些史书喜欢以国名加人名来指代一个比较有名的人,如秦后子,就是秦国的后子。齐小白,即齐国的小白(其时小白尚未成为国君)。所以某些史书中的秦政,意为秦国的政或秦王政。秦始皇叫嬴政,又叫赵政,请问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
秦与赵其实是一个祖先的,他们两国的祖先先是受封于赵形成一个赢姓的分支赵氏,后来赵的一部分人出来又受封于秦,严格说来秦还是赵的分支,所以秦国的国君一般都说赢姓赵氏。
在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当时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秦始皇若是随其父秦庄襄王,要称之为嬴政,而要是随其母赵姬,则要称之为赵政。
秦始皇那时候,姓氏分开,姓代表血缘关系,婚姻,所以女子称姓,氏代表权力地位,所以男子称氏而且先秦时期的姓一共不会超过30个。
按照这种说法秦王应该叫赵政,扶苏应为赵扶苏。还有比如赵高是嬴姓赵氏,吕不韦是姜(炎帝的姓)姓吕氏,燕太子丹是姬(黄帝的姓)姓燕氏。
所以,说秦始皇叫嬴政是没错的,叫赵政也是对的。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公元前230年,秦兵攻破韩国都城新郑,韩王安被俘虏,韩国贵族也遭到秦军的无情杀戮。此时,年轻的张良还没有在韩国作过官,他解散了家里的奴仆三百多人,弟弟死了也顾不上安葬,变卖家产,离开家乡,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张良在淮阳学习礼法的时候,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并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张良为其制作了个大铁锤,重达120斤。两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全国各地。一天,他们到了博浪沙,博浪沙位于新乡市原阳县城东关,张良预先探听到了消息,就和大力士在博浪沙道路两边隐蔽的树林里埋伏起来。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张良和大力士才发现,秦始皇的车队里有好几辆金碧辉煌的大车。
原来,秦始皇为了防止被刺杀,采用军事家尉缭的建议,每次出行都要准备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子,连近臣也不知道他哪天坐在哪辆车里。眼看车队就要过去了,张良只好给大力士使了个眼色,大力士照准中间的一辆,就把铁锤扔过去,哗啦一声巨响,大铁锤把一辆大车砸得粉碎。
可惜的是,秦始皇并没坐在这辆车里。车队停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张良二人见势不妙,赶紧逃走。秦始皇大怒,立刻下令在全国搜查,一定要把行刺的人捉到,可是足足搜查了十天,什么也没有查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