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隋朝内乱,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还真就打赢了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万
展开全部

隋炀帝接手的隋朝不可谓不强大,北败突厥,南打安南,那在东亚可是巨无霸的存在,然而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甚至最终引起了国内的农民起义,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以隋朝的国力,为什么征讨高句丽会败的如此之惨?

隋炀帝对高句丽共发动三次征讨,这三次征讨的规模和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甚至在第二次征讨,如果不是后方出现了内乱,那隋炀帝还真就赢了。

第一次征讨

612年,隋炀帝发动了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讨,这次单是军队就动员了110多万,算上直接和间接征用的民夫,动用的人力甚至超过了五百万。这次征讨是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但也是失败最惨的一次。

首先,动员的人数太多,超过了正常的需要。隋炀帝想得太简单了,以为百万大军过去,压也压死高句丽了,这种思路就如同一些不入流的军事穿越小说一样,然而打仗真不是人多就行的。动员百万以上的军队,再加上征调的数百万民夫,这样的远征,所需要的物资补给可以压垮任何一个封建帝国。

其次,隋炀帝胡乱指挥,极大地限制了前线将领的发挥。在出征之前,隋炀帝将上百万的大军分成三路,而这三路又再细分了二十四路,这本身没有错误,但隋炀帝偏偏还命令这三路大军的主帅,如果有什么军事行动必须三方之间通报,并且还要上报给隋炀帝本人批准。这可要了亲命了,将领要进攻一个城池,得先派传令兵快马加鞭地通传其他两路主帅,然后还要等隋炀帝开会商议、批准,那等命令传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并且隋炀帝还有一个更奇葩的的命令,那就是:如果高句丽要投降,那前线将领就得停止进攻,然后上报给隋炀帝。这命令的奇葩程度就等于建文帝的“不要让朕背上杀叔父的罪名”,朱棣在这命令下不知道占了多少便宜。现在高句丽也开始占隋炀帝的便宜了,每当隋军攻打辽东城到关键的时刻,高句丽就表示要投降,隋军就得停止进攻,然后报告给隋炀帝,然而等隋炀帝的指示下来的时候,高句丽就又不认账了,隋军就还得从头打。注意,这种事高句丽干了不止一次,而隋军也不止一次上当,但没办法,因为隋炀帝乐意啊。

最致命的则是后勤补给严重跟不上。这次远征高句丽,虽然隋炀帝已经征召了数百万的民夫随军,然而这粮食还是不够,那时候毕竟没有火车和 汽车 ,那粮草只能人扛或者用小推车推。这种行进速度根本就快不起来,更何况大军要吃粮,这随军的民夫也要吃粮,千里远征,这粮食还没运到就被吃完了。比如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带的部队,每人携带了百日的军粮,另外还有军械物资之类,这玩意太重了,士兵们根本就带不动如此之多的物资,而宇文述害怕士兵们将粮食丢弃,就下令敢有丢弃粮食的统统砍头。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士兵们大半夜的不睡觉,纷纷起来挖坑把粮食给埋起来,就这样,路还没走一半,粮食倒先没了。

隋炀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讨以失败告终,出征的百万大军,最终能够回来的却是寥寥无几。高句丽甚至将战死的隋军头颅收集起来,建成巨大的景观以夸耀自己的胜利。

第二次征讨

613年,隋炀帝再次征召天下兵马,发起了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征讨。这一次隋炀帝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隋炀帝不但御驾亲征,并且还给了前线将领充分的指挥权。可以说这一次如果隋炀帝能打赢,那也是大功一件。

这次隋军前期进展非常顺利,隋军不但将辽东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还派大将宇文述另带一军攻击平壤。隋军与高句丽军在辽东攻防数次,战斗异常惨烈,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但隋军兵力雄厚,后劲十足,而高句丽主力已经被分割牵制在以辽东和平壤两个地区。可以说隋军只要能继续攻打,辽东城破就是迟早的事情。然而正当隋军在辽东战事顺利之时,在隋朝的大后方却出现了问题,杨玄感发动了叛乱。

这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而杨素曾帮助隋炀帝登基为帝,也是功劳赫赫。然而隋炀帝却对杨素不放心,甚至在杨素死后还曾说:“如果杨素不死,那就要杀他全家”。现在杨玄感看国内因为隋炀帝对高句丽的不断用兵,民情已经似火,而隋炀帝又远在辽东。于是他就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打出“解万民于水火”的旗号掀起了叛乱。杨玄感的这场叛乱虽然迅速地被隋炀帝平定了,但是高句丽却因此获得了喘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征讨也只能因为杨玄感的叛乱而终止。

可以说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此时国内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加上杨玄感的反叛,隋炀帝只能放弃在辽东的大好局面。可以说这次征讨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真是被杨玄感给拉了后腿啊。

第三次征讨

614年隋炀帝对高句丽发起的第三次征讨其实更像是凑数的,因为这次征讨实际上并没有进行。

当时隋朝内部已经是大乱,各地都是起义骚乱,隋炀帝虽然下诏征召士卒,但应征的士卒完全没有达到要求,大部分士卒都被各州郡留下来对付农民起义军了。此时隋朝大将来护儿正好击败一直高句丽军队,打算乘胜向平壤进军。而高句丽也因为连年的大战而民生疲敝,虽然高句丽连续两次获胜,但是高句丽相对隋朝毕竟是个小国,消耗太大,国内也支撑不住了,于是高句丽也就请降了。隋炀帝在得到高句丽请降的奏表后高兴不已,于是下令终止征讨。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起的三次征讨,从战略上来说不能是错误,毕竟高句丽已经是东北的一个小霸主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雌和一雄”,而这高句丽又不想做隋朝小弟,那两者之间就必然会爆发激烈的冲突,哪怕是到了唐朝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隋唐两朝接连要对高句丽用兵的原因所在,然而隋炀帝太过于好大喜功,征讨高句丽本身不是错误,但耗尽天下民力征讨却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无论什么时候,一个国家只有内部安稳,才能有实力对外扩张。如果隋炀帝在第一次征讨失败后,就与民生息,恢复百姓的正常生活,那隋炀帝也不会落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了。不过,我们也需要承认,如果杨玄感没有发动那次叛乱,也许隋炀帝在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时还真就能成功。

然而对高句丽的战争就又像将隋炀帝所有的精力掏空一样,自此隋炀帝就生活在江都,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最终在618年被宇文化及所害,至于曾经的雄才伟略早已经随风而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