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为何能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呢?
狮子,原名猞猁,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广泛分布于非洲、西亚和南亚。原来中国没有狮子。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这种大猫带着“贡品”的标签来到中国,形成了备受推崇的狮子文化。从兽到兽,狮子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卖萌。
狮子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本原因是历代皇帝都很喜欢,把它当做吉祥的象征。狮子是大猫。它生长在非洲,来到中国,进入宫廷,受到人们的喜爱。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讨好皇帝而带回来的。古代交通落后闭塞,狮子从非洲运过来,基本都是成年人,古代中国人是没见过童年的狮子。
其实不仅仅是古代,即使在现代,狮子也是极其重要的点缀。象征着雄伟和凶猛的狮子,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并不是狮子的起源地,那么狮子作为一个外来物,为什么会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因为皇帝爱狮子,朝廷出现了专业驯兽师,朝廷也给了相应的官职。皇帝爱狮子,规定普通人不能用任何有狮子图案的东西,狮子活在人们的想象中。唐朝以后,狮子进入民间,在建筑上表现最为明显,狮子成为守门人的形象。明朝三年,北京修建的卢沟桥,有无数个狮子造型,栩栩如生,和蔼可亲。原本对水不熟悉,狮子变成了水兽。无论是守皇陵还是看家,狮子都代表稳定和幸福。
事实上,作为一个在全球多个文明留下足迹的猛兽,狮子往往是王权的象征,以威武的形象示人。但只是在中国,因为人们的审美传统和想象力,狮子成了一只笨拙的宠物,甚至可以陪伴孩子。这一点,别说同为“大猫”的老虎,就是小猫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