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确实跟宦官和文官集团的坐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自朱棣以后明朝就没有出现过杀伐决断,掌握乾坤的皇帝。慢慢的文官集团仗着此后皇帝的软弱,开始与皇帝暗队较劲,甚至上折子公然辱骂皇帝,而皇帝对此无可奈何,若杀了这些人会落下一个杀害忠臣的名声,而这些文官也是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怕死。所以皇帝为了与这些文官对抗,不得不培养了大批的宦官为自己所用,以此来制衡文官。就这样,文官与宦官在明朝中晚期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两方势力也直接导致了明朝积贫积弱,朝局败坏,逐渐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明朝的文官那是一个牛,尤其是在明朝后期,朋党之争使得明朝的朝堂之上始终笼罩着一股乌烟瘴气,当时有名的东林党,浙党,楚党为了铲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势力,出现了为了争论而争论的现象,不管对方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只要不是自己党内的人,那就必须反对。久而久之朝政怠慢,国家机器运转不畅,官员们忙于站队,哪里还有精力来治理国家。
明朝的皇帝不想看到文官集团的坐大,于是开始大力重用宦官,虽说明朝也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但是皇帝面对着文官集团的咄咄逼人,启用宦官也是无可奈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朝设置了东厂,这个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由宦官所管辖,巅峰时期甚至拥有可以向皇帝先斩后奏的权利。
宦官的权力大了起来,也就开始了逐渐干预朝政。因为他们没有受过四书五经的熏陶,脑子里也就没有所谓的礼义廉耻,大多数的明朝宦官都是唯利是图,贪图享乐,他们奉承皇帝,败坏朝纲,长此以往明朝岂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