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直接制约着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习者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需要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比如教师应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比如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以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动机的培养版本二: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
(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四)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