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历史

 我来答
大沈他次苹0B
2022-11-05 · TA获得超过733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8万
展开全部

1、地球史及生物的演化

追溯人类的起源,就必须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以及生物的演化来开始,谈到生物的演化又一定要涉及到地球的历史。

据宇宙学家估计,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

按照现代人们所承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50到200亿年前,宇宙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密度极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这些物质的温度日趋上升,结果这一紧密的物质爆炸了。

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的多有物质,都向四面扩散。

形成了基本粒子,并开始形成原子核。

随着体积的不断膨胀,温度由高到低,宇宙由辐射状态变为物质状态,于是生成了上千亿的银河系,难以统计的星体,恒星、卫星、行星等等。

一个银河系大约包含一千亿的星体,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体,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九个行星中的一个。

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形成约在50到46亿年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大部分时间只有无生命的物质。

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横流。

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

约在3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海洋。

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了蛋白质。

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或33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大阶段,也就是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距今40~25亿年)。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

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

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但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球表面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

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

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

从此地球出现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

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了。

古生代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

古生代共有6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这一时期还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

许多地方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

中生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

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

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

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luo)子植物时代。

中生代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

新生代约开始于6700万年前,延续至今。

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纪。

这个时期的生物已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的兴起和繁盛。

兽类大量出现,从中分化出了一支灵长类,从灵长类中又进化出了猿类。

第三纪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

第四纪便进入到了人类的时代。

灵长类也开始出现,并从中逐渐发展出了最早的猿类。

猿类头盖骨低平,颅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别粗大,颏部后缩。

它具有较复杂一些的脑、肠,较广阔的胸和扁平的胸骨。

生活在大约1400万年前的古代猿类(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2、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人类起源于古猿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呢?19世纪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经历过传说、假说和学说三个阶段。

世界各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地开辟传说,包括解释宇宙、天地之间各种自然现象的起源;另一类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包括人类及本族始祖起源,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

例如,神话宗教的解释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

泥土造人。

19世纪中叶,人类学和考古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提供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科学证据,提出了从猿到人的假说和学说。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学很有研究。

他出版了《动物种志》,建立了“双名命名制”,即把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影响很大。

他又根据花的雄蕊数目的位置作了认为的分类法。

林奈最初认为植物的“种“是永恒不变的,但在他的另一不著作《自然系统》最后一版中,删去了“种不会变”的这一项,因为他观察到了自然界存在着“种”的变异的现象。

林奈还认为,人猿同归于灵长类。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Jean B. Lamark,1744—1829)。

他在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

英国学者达尔文(C•Darwin,1809—1882)在《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

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

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

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

英国学者赫胥黎(Tomus Henry Huxley, 1825—1895)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

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

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

1876年,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3、人类起源的地区

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五种说法。

第一,西欧起源说。

哈得里卡(Hardlicka)认为,欧洲发现的人类遗迹特别多,自1823年到1925年的102年中,西欧发现属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迹不下116件。

属旧石器之后、新石器之前的人遗骨达236件。

两者合计达352件之多。

而在亚洲,只有1891年在爪哇发现的直立猿人遗迹。

1921年北京猿人才开始被发掘,当时所得不多。

至于非、美、澳洲更无新发现。

第二,北亚起源说。

国利伐(Quatrefages)于1889年发表《人类通史》一书,认为爱斯基摩人实为北方最早出现的人种,并提出因北方冰河所迫原始民族南迁的理论。

第三,中亚起源说,1857年莱底(Joseph•Leidy)和1911年马爵(Dr•William D•Mathew)提出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中亚文明发现极早的区域,西边有加尔提、小亚细亚、埃及等古文明区;东边有中国古文明区。

在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以及中世纪有许多民族从这些地方涌出。

东北经过阿拉斯加入北美及南美洲,东南则经马来西亚入澳洲。

第四,亚洲起源说。

奥斯本认为,人类的发展最初都在野外,后来才进入洞穴。

其理由是:①天然的食物丰富,或不费力可取得食物的地方,人类发展常呈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②人类最初的智慧与最早的文明,都在旷野中养成;③当近生代第三纪时,亚洲雨水充沛、丛林茂盛,便于人猿生存,而不利于人类出现。

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则出现在气候干燥的高原。

第五,非洲起源说。

此种说法的理由是:自20世纪起,非洲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如肯尼亚库彼弗拉KNM-ER.1470号人,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的OH9号人,非洲南部的斯普灵布克人等。

从人类起源诸学说之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我们认为,首先,人类起源是多源头的,不是单源头的;是多线的,不是单线的。

其次,从猿到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关于人类产生三阶段的基本观点的价值。

它拨开了传说的迷雾,使人类看到了自己的祖先远古的生活与文明。

第三,我们应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发现人类的化石遗迹和最早的文明区域看,有时间先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不平衡的现象,这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关。

人类起源中心论是站不住脚的。

第四,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最早处于闭塞与孤立状态,处在地球上的零星的几个点。

随着生产的进步,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到金石并用时代,以及社会三大分工的发展和游牧畜业的活动,人类活动才从点到线,发展成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文明。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各个地区文明的发展。

4、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恩格斯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这三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

攀树的猿群是指成群地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而正在形成中的人则是从攀树的猿群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

他们和完全形成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还不能制造工具,而只能使用木棒和石块等天然工具。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的发展过程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时期。

早期猿人(约380万年至180万年前)。

现已发现的化石有坦桑尼亚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的人类化石,定年为距今377万年至359万年前;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哈达尔人化石,定年为350万年前;肯尼亚特卡纳湖库比弗拉地方的“KNM-ER•1470号人”,定年为290万年至270万年前。

晚期猿人(学名称直立人,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约180万年至20、30万年前)。

现已发现的化石有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猿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

早期智人(古人,约20、30万年至5万年前)。

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非洲的布罗肯山人、沙尔纳人等;中国的广东马坝人,山西的丁村人,湖北的长阳人、桐梓人等。

晚期智人(新人,约5万年至1万年前)。

现已发现的化石主要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德国的阿伯加沙人;意大利的格利马狄人;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中国广西的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左镇人等。

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人种的差异

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

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黄种(或蒙古利亚人种)、白种(或欧罗巴人种)、黑种(或尼格罗人种)等三个人种。

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

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

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

梁启超把人类列表分类为黄种、白种和黑种三类。

黄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白种中包括甲、乙、丙三类;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

这种分法是相对的,现代西方各人种间的通婚,产生出许多混血儿。

除上述三个人种外,还有棕种人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