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 我来答
学霸邓班长
2023-01-23 · TA获得超过5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91.5万
展开全部
(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l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2.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3.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A.基本的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6.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的影响是(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7.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级。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

  1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乙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2.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4.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A.阶层

  B.阶级

  C.集团

  D.群体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2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2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2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2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3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解题验证

  E.课题类化

  3.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活动过多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不集中

  D.冲动行为

  E.袭击别人

  4.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包括( )。

  A.知觉

  B.模仿

  C.操作

  D.准确

  E.连贯与习惯化

  5.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成长划分为( )等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E.关注他人

  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E.守法

  8.20世纪80年代( )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A.华莱士

  B.皮亚杰

  C.列昂节夫

  D.维果斯基

  E.罗杰斯

  9.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 )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职业要求

  10.童年期的心理特征有( )。

  A.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B.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E.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11.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A.总结

  B.提问

  C.析疑

  D.预测

  E.评价

  12.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忆

  D.情感

  E.思维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事业感

  14.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华生

  E.奥苏伯尔

  1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1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18.认知测验包括(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力测验

  D.成就测验

  E.态度量表

  19.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A.具体目标

  B.概括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E.行为结果

  2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

  2.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 )

  3.负强化就是惩罚。 ( )

  4.迁移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 ( )

  5.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

  6.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7.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

  8.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9.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

  10.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11.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

  12.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14.分析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 )

  1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表示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 )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 )

  17.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8.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1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2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1.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A.《教师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要求。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3.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

  A.提出申诉

  B.提起诉讼

  C.请求仲裁

  D.请求法律救济

  4.教师向学生推销和强行征订教辅资料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内心自由权

  C.名誉权

  D.独立财产权

  (二)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同时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A.概括

  B.比较

  C.具体化

  D.抽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系统化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动作思维占优势

  B.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D.聚合思维占主导

  4.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一、单选题

  1.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2.B【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3.A【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4.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5.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C【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负迁移。

  7.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8.C【解析】题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阶段。

  9.A【解析】许多新信息,只有通过多次复述,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

  10.B【解析】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2.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3.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14.B【解析】这一目标虽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也只是对所学材料意义的把握。

  15.D【解析】题干是对群体的解释。

  16.C【解析】题干是对常模参照评价的解释。

  17.B【解析】专家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是以学生先前知识为出发点的。

  18.B【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9.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20.A【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

  2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2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的现实挑战。

  2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2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2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3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二、多选题

  1.ACE【解析】BD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2.ABDE 【解析】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课题类化、解题验证。

  3.ACD【解析】过度焦虑和袭击别人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4.ABCCDE【解析】布卢姆认为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与习惯化等方面。

  5.ABCDE【解析】这五个方面都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6.ABC【解析】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7.ABCD【解析】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BD【解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这样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完善,内容越丰富。

  9.ABCD【解析】教师心理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10.ABCE【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11.ABCD【解析】评价不属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要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2.ABCE【解析】因为是在认识过程中,因此D可排除。

  13.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BCE【解析】桑代克与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

  15.ACE【解析】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通过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的。

  1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1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8.ABCD【解析】心理测验可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态度量表是人格测验的一类。

  19.ACD【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判断题

  1.×【解析】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对学与教的活动有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群体差异,也研究个体差异。

  2.× 【解析】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的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调节能力。

  3.×【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则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制止某类反应的过程。因此,两者并不相同。

  4.×【解析】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5.×【解析】实践证明,模象直观的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6.×【解析】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7.√【解析】多种感官参与能从多个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8.√【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9.√【解析】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10.×【解析l逻辑性问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推理去获得,因此,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间接指导。

  11.√【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诱因。

  12.√【解析】见大纲对知识本身复杂程度的划分。

  13.×【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4.×【解析】问题解决自发现问题开始,分析问题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解决的一个具体环节。

  15.√【解析】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则说明心智越灵活、思路越通达。

  16.√【解析】题干是对发散型认知方式(发散思维)的解释。

  17.√【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8.√【解析】品德受道德观念的控制,有时不是觉得某事该做,而是必须做。

  19.×【解析】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20.×【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