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发展历史
1、战国时代
重阳节已经是一个节日,但在当时仅在王室开展活动。
2、魏晋时代
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3、唐朝时期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公历780年左右)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从此,民间和宫廷共同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这一天组织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4、宋朝时期
重阳节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