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是因为什么原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到了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的,那么云当中的水汽就会逐渐凝结,变成小冰晶、小雪花等,等到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成雪花落下来,这就是下雪。下雪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空气当中的水汽凝结之后,重新落到地面上的一个过程。
地球上的水是在不断运动的,水受热蒸发,遇到冷空气之后又会重新凝结落到地上,降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的降水,也就是下雨,还有一种是固态的降水,也就是下雪或者是下冰雹。
相关信息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