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不该立刻回家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一点就到家》,很受触动,讲的是三位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简单讲就是乡村版中国合伙人。虽然有政治正确的成分,但有些话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大城市太干净了,干净得留不下我的脚印。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回家。大城市社会分工高度明确,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在各司其职又井然有序。你以为自己会不一样,到头来只是几万几十万个人里其中不起眼的一个。随着改革红利进一步被消化吃光,大城市留给青年改变命运的窗口正在收窄,那该不该毕业后马上回到县城谋生呢?我的答案是不该。不是在别人眼里有没有出息的问题,是因为刚刚毕业只有热血和干劲的你,很难在县城这种固化而单一的社会体系中找到有潜力的赛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在其中扮演合适的位置。那什么时候合适呢?(择时)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对于热爱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时。当在一个从属小行业里你已经可以「展一手」了,基本上坑都摸清楚了,这时候比起在大城市的地铁公交上被挤成沙丁鱼,在生活成本不高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选择其实更好做出。我们在大学毕业时往往容易有两个误区:误区一:在大城市里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后,加班加得感天动地其实只感动了自己。盲目的加班会让人变蠢。因为这样会忘记了停下来想想,你要的是什么,工作三年后你想要的东西大城市还能不能持续的给你。如果不能你是不是该理性的选择离去。如果昏昏噩噩的待下去,成了大公司里的一名职场混子,到35岁升不上管理层了这时候再考虑是走是留就比较尴尬。留就要忍受消费降级和黯淡无光的职场前景,走又在之前没铺好路子,思乡情切想回去但发现在成本的较低的小城市像一颗浮萍一样无依。这些年我也在外面见了太多的有思乡病的人,我的曾经的领导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咨询顾问走南闯北的做项目,待过很多城市,现在定居北京。平时说起来都是北京的教育医疗资源好,适合培养下一代,只有喝点了酒才会说,人呐,年轻时不管走多远,最后还是适合呆在土生土长的地方,熟悉才会觉得开心。很多有思想病的人在最后的最后,都做了即使工资低很多,也要回家乡发展的选择。当然也有很多在外地结婚买房生子定居下来的,多少年过去了,孩子慢慢长大,出于各种原因成了大城市新的「本地人」,但你跟他们接触久了会听他们时常念叨,等小孩大了,我们再一起回XXX地方养老,也不是不可以。误区二:就是在毫无经验时,体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去做一些充分暴露没有一点隐秘的红海生意,与巨头竞争。那为什么这些大学生这么没有*数,明知道自己没有管理经验,运营经验也没有相关资源,还要追逐风潮,成立一堆所谓万事具备,只差程序员的「点子式公司」呢?归根到底是认知不够带来的紧迫感:这个事情现在只有我想到了,再不动手别人就要抢占这个先机了。其实随着科技发展陷入瓶颈期的今天,哪有什么基于现有科技的to c生意是能被普通人轻易捕捉的,您是会造芯片还是能做靶向医疗器械?那些看似好做的事情(开馆子,开奶茶店,开健身房,做代购等),再看深一层往往充满了暗流与漩涡。如果真做好了回乡创业的打算,在从事自己熟悉的行业的同时,回乡创业最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比如帮政府解决难题,利用信息差帮当地人打开生意市场局面等,而不是回去跟本地人争利,做高度同质化的事情。闭环生态价值体系这个描述,看似很高级,其实就阐述了「合则两利」,「合则多利」这个道理。例如利用市场营销经验帮助将农村的产品包装整合,做成一个完整系列的品牌,从而提高利润点。或者在深度调查行业价值链后,向上游布局/进一步深加工当地的产品,增加附加值。或者将先进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带回去,推行的同时持续执行。发现没,这些事情都需要你在特定行业具备一定年限的运营管理经验才能做的,具有相关经验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认可并获得支持,会把你当XX方面的专家。这些都需要你在大城市先当「学徒」才可能实现,毕业后就留在小县城,是获得不了这些东西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