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精选(续1)
展开全部
16、试对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学说作一评价(4)
积极意义: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④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①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③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4)
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②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③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④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形式。 (4)
①大幅度削减关税
A、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
B、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下降。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②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困告培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4)
①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
②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③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④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⑤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⑥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0、简述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4)
①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友友。
②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
③战后贸易汪唯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为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21、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 (4)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
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化。
22、简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4)
①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②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③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④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⑤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⑥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⑦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23、简述管理贸易政策评价(4)
①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②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③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④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24、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4)
①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②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A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B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C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③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25、简述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
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②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③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④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⑤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26、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4)
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27、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4)
①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②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③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⑤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28、简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政策特点(4)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方式总体上看,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由此围绕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大类: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9、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4)
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心 - 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中心 - 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
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30、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最终结论(4)
①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综合上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选择。
积极意义:①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②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③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④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①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②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③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17、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4)
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②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③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④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18、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形式。 (4)
①大幅度削减关税
A、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
B、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下降。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②降价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困告培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9、简述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4)
①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
②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③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④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⑤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⑥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0、简述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4)
①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友友。
②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
③战后贸易汪唯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为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21、简述管理贸易、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 (4)
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
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化。
22、简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4)
①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②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③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④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⑤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⑥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⑦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23、简述管理贸易政策评价(4)
①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则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
②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
③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
④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
24、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4)
①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②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A非关税措施的项目日益繁杂
B非关税措施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
C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
③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25、简述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4)
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
②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③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④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⑤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26、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4)
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27、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4)
①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②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③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⑤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28、简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政策特点(4)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方式总体上看,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由此围绕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大类: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9、简述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4)
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中心 - 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中心 - 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即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技术进步利益的分配中处于被动。
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30、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最终结论(4)
①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综合上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选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企业出海规划师
2024-05-27 广告
2024-05-27 广告
销售税经济关联阈值是指当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或销售额达到某个特定数值时,该企业将与一定的经济利益相关联。这个数值可以是一个固定金额,也可以是一个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或其他因素计算的数值。在销售税方面,经济关联阈值通常是指企业在一个财政年度内...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企业出海规划师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