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思考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张红英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 地质资料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地质资料数据的社会服务与资源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亟待修订完善,地质资料资源不足,服务方式落后,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技能单一等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服务 问题 建议
1 国内外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形势
地质资料,尤其是成果地质数据资料,作为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国家资源、企业经济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
1.1 国外形势
目前世界各国对地质资料数据信息的开发、整合、利用和服务日益重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把地质资料与数据信息作为国家战略性与公益性信息资源,投入巨大的人力、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地质资料数据的系统性资源建设,并对社会提供从数据资料查询、信息发布、图形与图像信息加工服务,以及地质、矿产、资源和环境咨询等各种层面的资料信息服务,以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促进作用。
1.2 国内形势
随着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矿产开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资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地质资料信息的重要性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同,社会对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地质资料数据的社会服务与资源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质成果需求机制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供给机制变为需求机制,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
多年来国家和部、局领导对提高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十分重视。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6项重大任务之一,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2009年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视察中国地质调查局时提出“加强信息化服务,要更好地开发利用地质资料,形成集群效应,争取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的要求,今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
2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益性服务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自1999年新一轮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在部署大规模基础地质、战略性矿产资源和环境与地质灾害等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的同时,大力推进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与服务工作,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地质调查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形成了以基础地质数据库和成果地质资料为主的地质资料数据资源,为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基础地质资料数据。但是目前地质资料的服务工作仍不能令公众满意,服务水平与美国等国外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实行国家、省两级政府管理。国家地质调查资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设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及六大区地调中心负责保管与服务工作。同时还有行业部门(石油、煤炭、核工业、有色、冶金、建材等)内部运行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机制。现行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中,责任和权限不够清晰,造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或者业务关系不顺等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2.2 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亟待修订完善
2002年我国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349号令),国土资源部2003年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16号令)。随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办法,形成了现行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法规体系。
但是,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法规办法与现代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地质资料管理机制、地质资料的社会化需求等还不相适应;②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与技术要求。社会化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没有明确界定,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国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规范,无涉密地理信息要素删除处理标准,造成实践中难以操作与把握;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缺乏可操作办法等这些都制约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发展。
2.3 地质资料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3.1 馆藏资源积累不足
由于受体制与部门、单位、个人利益的制约,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尤其是商业地质工作承担者、行业地勘单位)不及时保质保量的汇交资料,甚至相当一部分数据资料长期分散在部门、企业或个人手中。大量数据库、软件等没有及时向国家汇交,导致我国地学数据信息资源积累不足。
2.3.2 数据资源日显不足
虽然国家、省级地质资料馆,近10年来积极开展了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工作,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程度仍较低、速度较慢,至今还有近60%的纸质资料有待数字化;新形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电子文档)存在汇交率低、质量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地学数据库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如1:20万地质图数据库的接边问题,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系统、没有完整的产品目录、多重注册、缺乏专业信息的更新机制,执行标准不一造成异构、类型复杂,不利于数据整合集成、深加工与开发。
2.3.3 地质原始数据应用资源不足
我国原始地质资料一直采用由地质工作承担单位负责保管的方式,这样造成地质调查原始数据管理处于分散状态。重要原始地质汇交内容与具体方式又无明确要求,直接影响了原始地质资料的直接利用。
2.4 服务方式亟待改善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方式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服务为主。近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调局大区资料馆、部分省馆基本网络在线服务已取得一定进展,可提供目录服务、部分地质数据的元数据服务、小比例尺地学图件及少量数据库数据的查询浏览和下载,主要地学数据库的服务仍是离线服务。而且据了解,西北各省许多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日常借阅利用、归档等沿用人工操作,这不利于服务集群机制的建立。
2.5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队伍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且许多人认为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人员所需技能较低,成了安排人员的地方;部分具有地质专业知识地质资料服务人员,因缺乏野外实践经验,综合专业知识能力有限,很难抓住地质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致使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率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给资料服务人员带来新的挑战。
此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美国、英国从事数据处理和信息发布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其地调局队伍总量的6.5%和12.5%,而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从事资料信息工作的人员只占1.5%,其他地勘单位则不足1%。
3 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3.1 理顺管理关系,构建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根本保证。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相辅相成。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体现管理的水平。管理机制、服务体系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国土资源部及地调局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构建这一体系。目前体系下,对部、省、地调局大区中心地质资料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进行明确界定,如国家地质调查资料(三大类资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与服务,部资料管理部门加强商业地质资料等的管理,共同协作,联动地勘单位,形成一套有效的集群体系,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层次。
3.2 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加快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具体办法和数据库类地质资料汇交技术标准的出台;统一修订和完善社会性查阅、复制和利用地质资料的相关规定,明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增强可操作性。
3.3 构建有效的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是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形式的总称。地质资料服务要着眼于服务产品生产、交换两方面考虑,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社会服务功能,释放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1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国外地调机构非常重视现代地质资料服务系统、技术及标准的开发,已研发的技术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eb GIS技术、基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跨系统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站设计技术和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技术等。
在汲取国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现状,重点应加快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地质资料查询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形成基于Internet的网络动态连接技术、目录查询检索系统、专题信息的浏览查询检索系统、Web编图系统和一站式服务系统的现代服务方式。
检索利用服务方式的改善一定要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努力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馆藏地质资料利用率,实现地质资料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分布广泛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提供目录检索和公益资料查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特色地质信息的发布,编制1:5万、1:10万、1:20万、1:25万、1:50万地质资料检索示意图等工具,满足不同需求用户的快捷服务。
3.3.2 加大协同性服务,促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
以快捷方便的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内外网、电子政务的技术手段,把各行各业的业务链接,形成多方位、多部门、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网,实现资源共享。共享服务以离线和在线相结合的方式进的,离线服务主要是为上门索取资料的用户提供数据加工和介质拷贝服务;在线服务主要通过地质资料数据共享服务网(全国、大区、省级),为普通公众和注册用户提供数据检索和数据下载服务,同时配合Email、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解答用户疑问,响应用户资料服务请求。
3.3.3 加快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研究,发挥现有馆藏资料的潜在价值
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一直是地质工作者和地质资料管理者共同研究的课题,在新时期仍是提升地质资料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是加强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所以要不断提高服务技能,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地质资料的潜在作用,按需进行专题服务、提供有特色服务产品,为国家重点地质项目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政府提供政策决策支撑服务。
3.4 加强地质资料基础建设和资料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增加地质资料管理与维护建设投入,从而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地学基础数据库建设速度;加强地质资料的汇交与提交监管,促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资料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目前人员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不仅是地质资料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而且要重视地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档案学等综合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适应地质资料工作的全新变革与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地质资料信息工作,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吸引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改善队伍结构,提升地质资料信息综合开发利用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姚华军.关于推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问题的思考.地质通报,2009.28(2~3):359~365
张翠光,卜小平,侯荣玖等.关于制定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办法的初步探讨.科技管理,2007(24):141~144
辛继升.试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国土资源情报,2008(11):47~51
颜世强,庞振山.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