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字的行书少一点

我想好多人都注意到过这个问题,行书的流字经常少写一点这个是为什么我想知道原因,希望不吝赐教,... 我想好多人都注意到过这个问题,行书的流字经常少写一点这个是为什么我想知道原因,希望不吝赐教, 展开
 我来答
何止历史
高粉答主

2019-08-2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正体,一种是俗体,不加点的“流”正是流的另一种写法。

“流”字最早见于金文,从其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字形可以看出,“流”字右上部为头朝下的“子”。隶书、楷书等今文字则出现了加点的“流”和不加点的“流”两种写法。

上图就是“流”的字形演变。

唐《干禄字书》注明,前者为正体,后者为俗体。但在实际书写中,这种不加点的俗体“流”更受古人的青睐。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两个“流”字、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五个“流”字以及唐伯虎《落花诗册》的两个“流”字,都不加点。

扩展资料

流:

1、拼音:liú

2、注音:ㄌㄧㄡˊ

3、部首:氵

4、部外笔画:7

5、总笔画:10

6、笔顺:4414154325

7、编码:CJK

8、五笔:IYCQ

9、英语意思:Flow

10、汉字首尾分解: 氵流

11、汉字部件分解: 氵亠厶川

12、笔顺编号: 4414154325

13、笔顺读写: 捺捺横捺横折捺撇竖折

14、释义:本意是指水流动,引申义是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

采采柔逸
推荐于2017-09-29 · TA获得超过7.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14
采纳率:48%
帮助的人:984万
展开全部



1、中国汉字书法从象形字发展而来,字体的笔画加减也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书法艺术中,常常有文人甚至帝皇随意挥洒,在不妨害认读的前提下,在个别字的笔画上作必要的增减体现结构美感,行书更是为了体现简约。
    

2、举例: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风流宛在”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原来,欧阳修曾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这么写,意在希望他少点风流,多点实在。这种恣意改写,显得风流倜傥又极富哲理。

 

3、其他字也有成例。
    如王羲之《兰亭序》里“和”的“口”,都多加了一横;
    最著名的还有康熙亲笔御书的“避暑山庄”四个字。现在还挂在承德避暑山庄,一看就能发现 “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这就造就了天下第一错字“避”。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的“富”字少上面一点;下联的“章”字下面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其实,“富”不出头意指“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表示“文章通天”,这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朝天井
推荐于2017-09-25 · TA获得超过3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书家在不影响认读的前提下,有时在个别字的笔画上作必要的增减是为了结体布局美的需要,尤其行书更是为了简约,此类例子比较常见,如“魏、碑”右上略撇;“皆”下部略撇;“就、景”中的“口”里加一横;《兰亭序》里“和”的“口”也加一横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eartcool416
2013-02-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其实,不仅是行书,楷书的流字也会少写这一点,应该是流失了一点,如果一点都没有流失,那就说明还没有入流,属于外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qtnuilifei
2007-01-14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大芬油画村有个字匾是"源远流长",可"流"上面少一点,我问他:"这"流"上面少一点是错字?"他说:"是故意的,是书法家的藏笔!写出就是败笔!"我惊奇,中国汉字多或少一笔是不一样的,还可能会错!这是什么理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