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军事有什么特点
展开全部
拿破仑既认为战争的进行应遵照兵法上的定律和法则,同时又意识到在军事学术上不能利用旧的方法去达到新的成果,因此,在作战中注意因情而异,因敌而变。
他说:"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可能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拿破仑军事语录》,第2条)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447页)
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原来的设想,才致使其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转引自《拿破仑文选》上卷,82-83页)
1806年的耶拿战役,是拿破仑采用新的战斗队形战胜旧的战斗队形的一个生动的实例。当时普军仍采用传统的线式队形,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呆板地进行作战。而拿破仑则采用了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的战斗队形,部队可以根据任务和地形,或以线式及纵队进攻,以方形击退骑兵,或展开具有一定纵深配置的队形。它既便于在开阔的平地上作战,也有利于在起伏地、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弹性和边续突击的能力,导致普鲁士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全部被歼。对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93页)
每个十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
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其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选拔将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 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一是注重年轻有为。据悉J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而在两年后,即1806年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达乌不仅能独立指挥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时和作战中,拿破仑也经常把将军证书授予年轻有为的军官,进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级军官力求上进的激情。
二是力求不拘一格。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63页)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
三是强调素质才能。他说:"一位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军事语录机第73条)他的情报要像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要能认识事情的真相,而决不能随便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影响。"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认为,一个将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坚毅果断,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消极被动,犹豫不决。"战争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还要求将帅经常有作战预案,成竹在胸。一个司令官应该每日自问几次,如敌人在我前方、左方或右方出现时,我应如何处置,并寻求办法克服敌人。他提倡将帅为人表率。如在意大利罗地夺桥之战中,他亲自和掷弹兵在一起战斗。在埃及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下令将马匹、车辆用来运载伤病员,自己带头步行等,在拿破仑的倡导下,其他将帅也能做到身先士卒,进而提高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威信,鼓舞了官兵斗志。
其二,注意激励士气。从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6页)
为了激励士气,拿破仑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那他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有时语言的激励作用往往令人吃惊。比如,"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道: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就会立即行动。"(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36页)
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如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后,曾赏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近30万金法郎,其他将帅包括实际参加战斗的军官也都得到奖赏,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很多人还得了优厚的年金。
此外,熟悉官兵并关心他们的健康。他认为,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实施成功领导的一个秘密。他在一份每日命令中写道,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还写道,疾病比敌人还危险。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其三,重视教育训练。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
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 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废除体罚制度,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建立所谓"同志审判会",利用士兵群众维护纪律。
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如著名的布伦兵营就是集中施以正规训练的基地。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为适应战争紧迫需要,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新兵入伍后,第一个月在补充队里受训,第二个月出发行军,第三个月就投入战斗。每一新兵营都配备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军士,每一新兵连都配备一些老兵,而在战斗时将老兵和新兵编在一起。新兵训练重视以老带新,发挥骨干作用。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拿破仑能于1812年在俄国战场损失60万军队之后,很快便能武装、训练和建立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能迅速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同反法军作战。
其四,强调兵种协同。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步兵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占了其军队编制的4/5。其中,1805年,拿破仑曾拥有近40万步兵。
他在充分肯定步兵作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炮兵和骑兵的作用。正是从拿破仑开始,炮兵确实决定军队和人民的命运。并认为,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甚至提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可见重视之至。
拿破仑尤其强调步兵、炮兵和骑兵三个兵种的有机配合,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并明确区分了这三个兵种在战斗中的职责和任务,既充分肯定步兵的主体作用,又非常重视炮兵与骑兵的特殊功用。认为不按战术原则而把骑兵与炮兵、步兵随便配置在一起是不对的,混合使用步兵排与骑兵排也不妥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步兵的有力掩护,骑兵不免会惨遭厄运。并强调,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显然,拿破仑已初步看到了步、炮、骑兵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这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运筹帷幄,跃马疆场,身经百战,其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其统帅艺术为许多兵家所称道,其军事思想也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的卓越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像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184页)它昭示我们: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统帅,决非天生的将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决非奇妙的神话。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在法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在接受和发展前人军事遗产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是个人的勤奋学习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培养造就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说:"作战计划应考虑到敌人每一可能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作战计划可因环境、将领才能、部队种类和素质以及战场地形而随时加以修改"。(《拿破仑军事语录》,第2条)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447页)
由于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束缚于军事上的条条框框,不拘泥于原来的设想,才致使其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转引自《拿破仑文选》上卷,82-83页)
1806年的耶拿战役,是拿破仑采用新的战斗队形战胜旧的战斗队形的一个生动的实例。当时普军仍采用传统的线式队形,作战时要求全队同时推进,动作整齐一致,不顾敌人的火力,呆板地进行作战。而拿破仑则采用了使散兵和纵队相结合的新的战斗队形,部队可以根据任务和地形,或以线式及纵队进攻,以方形击退骑兵,或展开具有一定纵深配置的队形。它既便于在开阔的平地上作战,也有利于在起伏地、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弹性和边续突击的能力,导致普鲁士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全部被歼。对此,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由拿破仑发展到最完善地步的新的作战方法,比旧的方法优越得多,以致在耶拿会战以后,旧的方法遭到无可挽回的彻底的破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693页)
每个十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
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其建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视选拔将帅。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 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一是注重年轻有为。据悉J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而在两年后,即1806年的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达乌不仅能独立指挥作战,并且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平时和作战中,拿破仑也经常把将军证书授予年轻有为的军官,进而有力地鼓舞了下级军官力求上进的激情。
二是力求不拘一格。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转引自塔尔列:《拿破仑传》,163页)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则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
三是强调素质才能。他说:"一位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军事语录机第73条)他的情报要像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要能认识事情的真相,而决不能随便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影响。"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认为,一个将帅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坚毅果断,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消极被动,犹豫不决。"战争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页)他还要求将帅经常有作战预案,成竹在胸。一个司令官应该每日自问几次,如敌人在我前方、左方或右方出现时,我应如何处置,并寻求办法克服敌人。他提倡将帅为人表率。如在意大利罗地夺桥之战中,他亲自和掷弹兵在一起战斗。在埃及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下令将马匹、车辆用来运载伤病员,自己带头步行等,在拿破仑的倡导下,其他将帅也能做到身先士卒,进而提高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威信,鼓舞了官兵斗志。
其二,注意激励士气。从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6页)
为了激励士气,拿破仑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那他根本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有时语言的激励作用往往令人吃惊。比如,"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伍前,高声喊道: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就会立即行动。"(转引自富勒《战争指导》,35-36页)
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如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后,曾赏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近30万金法郎,其他将帅包括实际参加战斗的军官也都得到奖赏,负伤的比未负伤的多得两倍,很多人还得了优厚的年金。
此外,熟悉官兵并关心他们的健康。他认为,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实施成功领导的一个秘密。他在一份每日命令中写道,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还写道,疾病比敌人还危险。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其三,重视教育训练。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
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 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以官价、金钱、奖章和通令表扬等奖励杰出官兵。废除体罚制度,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建立所谓"同志审判会",利用士兵群众维护纪律。
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如著名的布伦兵营就是集中施以正规训练的基地。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为适应战争紧迫需要,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新兵入伍后,第一个月在补充队里受训,第二个月出发行军,第三个月就投入战斗。每一新兵营都配备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和军士,每一新兵连都配备一些老兵,而在战斗时将老兵和新兵编在一起。新兵训练重视以老带新,发挥骨干作用。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拿破仑能于1812年在俄国战场损失60万军队之后,很快便能武装、训练和建立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能迅速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同反法军作战。
其四,强调兵种协同。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步兵是拿破仑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占了其军队编制的4/5。其中,1805年,拿破仑曾拥有近40万步兵。
他在充分肯定步兵作用的同时,还非常强调炮兵和骑兵的作用。正是从拿破仑开始,炮兵确实决定军队和人民的命运。并认为,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是炮兵。甚至提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可见重视之至。
拿破仑尤其强调步兵、炮兵和骑兵三个兵种的有机配合,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并明确区分了这三个兵种在战斗中的职责和任务,既充分肯定步兵的主体作用,又非常重视炮兵与骑兵的特殊功用。认为不按战术原则而把骑兵与炮兵、步兵随便配置在一起是不对的,混合使用步兵排与骑兵排也不妥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步兵的有力掩护,骑兵不免会惨遭厄运。并强调,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显然,拿破仑已初步看到了步、炮、骑兵三个兵种联合作战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这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作为一代名将,拿破仑运筹帷幄,跃马疆场,身经百战,其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其统帅艺术为许多兵家所称道,其军事思想也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在军事科学上的卓越改革不能视为奇迹;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就如像革命和拿破仑所创造的军事科学是革命所产生的新关系的必然结果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184页)它昭示我们:拿破仑这个资产阶级的统帅,决非天生的将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决非奇妙的神话。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是在法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在接受和发展前人军事遗产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是个人的勤奋学习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培养造就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