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优质答主

2021-01-1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一、病毒的发展史

最早用来指任何有毒的流出物,如蛇的毒液;后来专指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巴斯德经常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称为病毒。

1886年,A. 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1892年,D.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

A、能通过细菌滤器;

B、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C、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D、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得出了病毒是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contagium vivum fluidum)。

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在内的多种动植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 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filterable viruses(滤过性病毒),后来又被称为viruses(病毒) 。

F W Twort(1915年)、F d’Herelle(1917年),分别发现细菌(Shigella dysenteriae)病毒,并将之称为bacteriophages,也就是均有吞噬作用的病菌,后来将多有的可侵染微生物的的病毒称为噬菌体(phage)。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对病毒比较统一的概念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当其处于活细胞之外时,没有任何什么特征,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只有进入到活细胞中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二、病毒的特点

病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其潜伏性感染。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

三、病毒的形态构造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到的毒粒结构,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毒粒的基本结构:

毒粒的基本结构

衣壳:包围着病毒核酸(核心)的蛋白质外壳,由蛋白质亚基 (衣壳粒)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是病毒毒粒的基本结构。另有包膜和刺突。

有些病毒核衣壳包裹着的一层脂蛋白膜,它是病毒以出芽(budding)方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有维系毒粒结构,保护病毒核壳的作用。特别是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


病毒核衣壳的结构

毒粒的壳体的一般结构:


毒粒的壳体的一般结构,螺旋对称壳体:烟草花叶病毒(TMV),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螺旋对称壳体

狂犬病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腺病毒

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第二种方式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

艾滋病病毒的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具有复合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

复合对称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病毒的衣壳都可以被划分为这三类。

非典(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因其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明显的棒状粒子凸起,形状好似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而得名。

SARS病毒呈球形,直径在100nm左右,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所知道的最大的RNA病毒。

SARS病毒结构示意图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结构示意图

目前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疫苗的开发也频频传来好消息,希望本文能帮助你了解更多的病毒知识,在面对疫情时更自信、不恐慌、积极投入到科学抗疫的工作中,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所有的一线工作者健康平安。

中智咨询
2024-08-28 广告
  病毒是以其基因为模版,籍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指令细胞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   这一过程分为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智咨询提供
满意请采纳哟
推荐于2018-02-0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满意请采纳哟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0594 获赞数:373505
2010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并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证书。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触蛋白 ---- 细胞表面受体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 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来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用神经氨酸酶破坏该受体,则流感病毒不再吸附这种细胞。
此外,HIV受体为CD4;鼻病毒的受体为细胞粘附分子-1(1CAM-1);EB病毒的受体为补体受体-2(CR-2)。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穿入(penetration):膜融合; 病毒胞饮等
穿入(Penet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1)融合 (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膜的融合。(2)胞饮 (Viropexis),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角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形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三)脱壳(uncoating):细胞溶酶体酶; 病毒脱壳酶
穿入和脱壳是边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 (Uncoating)”。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叫“隐蔽期”。经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衣壳可被吞噬体中的溶酶体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RNA释放到胞浆中。而痘苗病毒当其复杂的核心结构进入胞浆中后,随之病毒体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脱壳所需要的酶,完成脱壳。
(四)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蛋白质合成
DNA病毒和RNA病毒在复制机理有区别,但复制的结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然后装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大约需6~8小时。
1. 双股DNA病毒的复制----多数DNA病毒为双股DNA。
双股DNA病毒,如单纯疹病毒和腺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的RNA聚合酶作用下,从病毒DNA上转录病毒mRNA,然后转移到胞浆核糖体上,指导合成蛋白质。
1) 病毒基因的mRNA转录(早期转录): 病毒本身含有RNA聚合酶,可在胞浆中转录mRNA。mRNA有二种:早期m RNA,主要合成复制病毒DNA所需的酶及调控蛋白等,如依赖DNA的DNA聚合酶,脱氧胸腺嘧啶激酶等,称为早期蛋白;
2)病毒核酸复制:子代病毒DNA的合成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核酸半保留形式复制子代双股DNA。DNA复制出现在结构蛋白合成之前。
3)晚期转录: 晚期mRNA和晚期翻译:晚期蛋白 ---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晚期mRNA ,在病毒DNA复制之后出现,主要指导合成病毒的结构蛋白,称为晚期蛋白。
2. 单股RNA病毒的复制----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病毒全部遗传信息均含在RNA中。
又可分为:
病毒RNA的碱基序列与mRNA完全相同者,称为正链RNA病毒。
病毒RNA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者,称为负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又称RNA肿瘤病毒 (Oncornavirus) ,病毒体含有单股正链RNA、依赖RNA的DNA多聚酶(逆转录酶)和 tRNA。
(1) 正链RNA病毒的复制 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例,侵入的RNA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胞核糖体上,翻译出大分子蛋白,并迅速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以亲代RNA为模板形成一双链结构,称“复制型(Replicative form)”。再从互补的负链复制出多股子代正链RNA,这种由一条完整的负链和正在生长中的多股正链组成的结构,秒“复制中间体(Replicative intermediate) ”。新的子代RNA分子在复制环中有三种功能:为进一步合成复制型起模板作用;继续起mRNA作用;构成感染性病毒RNA。
(2) 负链RNA病毒的复制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囊膜病毒属于这一范畴。病毒体中含有RNA的RNA聚合酶,从侵入链转录出mRNA,翻译出病毒结构蛋白和酶,同时又可做为模板,在依赖RNA的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子代负链RNA。
(3)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复制过程 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病毒核时进入胞浆后,以RNA为模板,在依赖RNA的DNA多聚酶和tRNA引物的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即RNA:DNA),正链RNA被降解,进而以负链DNA为模板形成双股DNA(即DNA:DNA),转入细胞核内,整合成宿主DNA中,成为前病毒。第二阶段,前病毒DNA转录出病毒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质。同样从前病毒DNA转录出病毒RNA,在胞浆内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被感染的细胞仍持续分裂将前病毒传递至子代细胞。
(五) 装配与释放:
DNA病毒 (多数核内装配);RNA病毒(多数胞浆内装配)
包膜病毒 (出芽释放);无包膜病毒(破胞释放)
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病毒结构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组合成病毒颗粒的过程称为装配(Assembly),而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为释放(Release)。大多数DNA病毒,在核内复制DNA,在胞浆内合成蛋白质,转入核内装配成熟。而痘苗病毒其全部成份及装配均在胞浆内完成。RNA病毒多在胞浆内复制核酸及合成蛋白。感染后6个小时,一个细胞可产生多达10,000个病毒颗粒。
病毒装配成熟后释放的方式有:(1)宿主细胞裂解,病毒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见于无囊膜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2)以出芽的方式释放,见于有囊膜病毒,如疱疹病毒在核膜上获得囊膜,流感病毒在细胞膜上获得囊膜而成熟,然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细胞间桥或细胞融合邻近的细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台式小情歌

2019-12-21 · TA获得超过638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535万
展开全部
(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触蛋白 ---- 细胞表面受体
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 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来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用神经氨酸酶破坏该受体,则流感病毒不再吸附这种细胞。
此外,HIV受体为CD4;鼻病毒的受体为细胞粘附分子-1(1CAM-1);EB病毒的受体为补体受体-2(CR-2)。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穿入(penetration):膜融合; 病毒胞饮等
穿入(Penet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1)融合 (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膜的融合。(2)胞饮 (Viropexis),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角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形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三)脱壳(uncoating):细胞溶酶体酶; 病毒脱壳酶
穿入和脱壳是边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 (Uncoating)”。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叫“隐蔽期”。经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衣壳可被吞噬体中的溶酶体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RNA释放到胞浆中。而痘苗病毒当其复杂的核心结构进入胞浆中后,随之病毒体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脱壳所需要的酶,完成脱壳。
(四)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蛋白质合成
DNA病毒和RNA病毒在复制机理有区别,但复制的结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然后装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大约需6~8小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anglenzhi
2015-05-01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huanglenzhi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采纳数:117538 获赞数:517195
长期从事计算机组装,维护,网络组建及管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安装、典型网络设备具有详细认知。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感染阶段 )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增殖阶段 ) 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代谢机构,由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据观察,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细菌的细胞质里很快便充满了DNA细丝,10 min左右开始出现完整的多角形头部结构.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成熟阶段 ) 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T2噬菌体在37 ℃下大约只需40 min 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叶三金
2021-01-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曾言过程分为吸附,注入,复制,组装与释放五个阶段,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注入到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在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