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 我来答
极速香香
2015-10-04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12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994万
展开全部
如何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常常流于形式,尤其对难点的处理,往往不尽人意,在教学设计时有难点,在课堂上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更无从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决?笔者认为,针对难点我们应该搜集相关资料,细致地挖掘,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力争难点当堂突破。
一、材料分析法。这是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通过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体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破解难点,顺利过关。例如《上古亚非文明》一课,如何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对于刚接触世界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指导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奴隶主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阅读、感悟材料中,就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其实质是保护奴隶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表格比较法。比较法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例如,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两次战争的领导阶级、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不同结局的出现也就很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分层设问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划难为易,由易到难。例如,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学生沿着这些台阶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
四、结构重组法。无论学生使用的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由于各个地方的学生智力和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某些章节或某一子目的编排,有时感到费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勇于打破教材的结构,大胆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重组教材上的知识结构。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教材是按“北宋、辽、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南宋与金对峙”两大条目安排的,把各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混杂在一起,学生感到繁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本人则按“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大板块设计,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五、角度变换法。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1]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从不同层面去探究,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上只是说“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郑和下西洋是如何扩大中国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是否还有其它意义?学生不易理解。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并解决这一难点的:通过对郑和船队规模的介绍与展示,得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一:表明当时中国拥有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及相关录像,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二:明朝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十五世纪世界航海史上两大壮举的对比,认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三: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航海活动的先驱。
六、原理导向法。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很多历史难点问题,如果利用政治学的原理、观点去分析,有时候较容易地找到答案。例如,对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应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政治学生产关系原理,教师帮助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深刻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表面上看反动政府的强大,实际上却蕴涵着更深层的内涵,这就是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上升时期,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新制度的条件。经常用政治学的原理指导分析历史现象,学生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情景创设法。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在学习英国宪章运动时,无产阶级在当时不富有的情况下要求取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的管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幻灯等方式出示一些相关资料(包括音频、视频等),营造当时工人运动的氛围,让学生参与感受到工人的斗争中去,由学生自己理解并得出结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通过创设情景解决难点,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八、故事改编法。某些难点知识,将其改编成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会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我改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张大爷居住在宋辽边境上,大儿子在一次对辽作战中牺牲了,由于战乱一家人生活很不安定,日子十分困难。澶渊之盟后,社会安定了,张大爷做起了买卖,用丝绸、布匹换取对方的绵羊,并同二儿子一起办起了一家羊毛服装厂,服装价廉物美,契丹人争相购买,张大爷的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通过这个小故事的编排,学生对澶渊之盟前后宋辽双方的关系,尤其是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景象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难点因此不攻自破。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编成个性化的故事,既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又培养了学生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面对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我们首先要以勇敢的心态,采取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突破之。同时,在解决一个个的难点中,培养了同学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也增强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的人55

2015-06-28 ·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的人55
采纳数:30455 获赞数:2143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常常流于形式,尤其对难点的处理,往往不尽人意,在教学设计时有难点,在课堂上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更无从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决?笔者认为,针对难点我们应该搜集相关资料,细致地挖掘,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力争难点当堂突破。
    一、材料分析法。这是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通过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体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破解难点,顺利过关。例如《上古亚非文明》一课,如何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对于刚接触世界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指导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奴隶主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阅读、感悟材料中,就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其实质是保护奴隶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表格比较法。比较法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例如,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两次战争的领导阶级、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不同结局的出现也就很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分层设问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划难为易,由易到难。例如,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学生沿着这些台阶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
    四、结构重组法。无论学生使用的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由于各个地方的学生智力和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某些章节或某一子目的编排,有时感到费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勇于打破教材的结构,大胆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重组教材上的知识结构。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教材是按“北宋、辽、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南宋与金对峙”两大条目安排的,把各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混杂在一起,学生感到繁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本人则按“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大板块设计,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智投学宫老K
2020-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51
展开全部

本视频言论不构成操作建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