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如何阅读一本书》
展开全部
好书一本,读完后,从设计师读书的角度来笔记,所写只是书中内容部分。
1,主动阅读的好处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读设计书就是如此。如果报着得到一个ABC流程做一个好设计的想法读书,收效不会大,要主动去读书,并努力去了解一个设计故事中的点点滴滴,与自己的学习、工作印证,才能有更完整的收获。读一本好书,主动且探索能力强,才能与作者有交流,才能有思辨,才能有灵感的闪光。
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是为了看一个结论,复用一个方法,得到一个流程,我个人认为是不求甚解的。
听设计讲座、与朋友交谈、甚至是写作,都是这个道理。
2,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一样。……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读设计相关的书,可能大多都是在第一、二层次就搞定了。我反而觉得第三层次的阅读,可以用在设计师对自己一个重要设计项目的沉淀和反省上。自己做过的项目,知根知底,完全可以当做一本自己写的书,把它读透、咀嚼、消化,对设计师本身对项目的认知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四层次的阅读,也可以使用在设计师对自己做过的所有设计任务、以及自己所见过的其他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求证。第四种阅读层次可以带来的谨慎、广度、认真、创造,都是设计最需要的灵魂和特质。
3,整体阅读的方法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譬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 …… 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的确,现在的设计师,现在的职场人士,能有整块阅读时间的机会不多。一本书,洋洋洒洒几百页,如果要较真地读,很多时候也就读了三分之一就放那里被忘记了。所以我现在读书的方式也是快读,先享受整体阅读的乐趣,用Kindle的笔记功能处处标记,然后读完后再回来一处一处研习亮点。
说实话,大部分设计相关的书籍,是做不到每章每节都是经典的,一般一本厚厚的书,读下来笔记出的漂亮部分,也就那么十来页文字。所以快读,然后回头寻妙处,适合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
4,言外之意的乐趣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而所谓阅读的规则,就是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而已。此外,我们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好的故事,都是有言外之意的。言外之意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激发读者的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作者讲一个故事,蜿蜒曲折、辛苦重重的情节,会让每个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模式;如果作者不讲故事,直接讲出一个观点,然后告诉你一个碰见啥问题就1开门2给钱3拿外卖4关门5吃饭的僵硬流程,读者能有思考的机会么?
后者是提供一个有限好处的可预期结果;前者是提供一个无限可能的不可预期结果。你选哪个?:)
5,暂缓评论的美妙
“一般人通常认为,水准普通的读者是不够格评论一本好书的。读者与作者的地位并不相等。在这样的观点中,作者只能接受同辈作家的批评。记得培根曾建议读者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不完全认同。一本书无论作者多么聪明,读者也就是在听一个故事而已。思维是不可控的,没有人能肯定读者想到的维度一定是受限且不够出彩的。
但是我很赞同“暂缓评论”的价值,一切的评论可以缓一缓,“斟酌和考虑”,再来进行褒扬和批判。这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礼貌。
现在的微博和知乎等媒介,可以让每个读者都发声,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暂缓评论”这个技能,那这些信息交流媒体就更漂亮了。
6,质疑的前提与方式
“我们的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个论述我很喜欢。第一,对作者做评论之前,要读懂书,不能看到只言片语就开始评论;第二,合理地评论,这四个维度可以涵盖大部分提出质疑的方式。
7,读书与行动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大部分设计相关的书,可能都是偏实用性的,所以动手比什么都重要。例如读了一本如何简化产品设计的书,那就要在下一次产品设计过程中去尝试去验证简化产品设计的论点、思考点,这样才有效果,才有乐趣。
我看过实用性的书,都乐于实践,在工作中去尝试。很多时候没用,或者反效果,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设计师技能成长、思考能力丰润。我写的大部分东西,也可以看做实用性。(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写玄幻小说飞天遁地为止,哈哈哈lol)
8,少有的好书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说是伟大的书 …… 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作者说这样的书不超过100本。所以,我认真请教,大家有读过这样的书,欢迎推荐哈。
最后用书中的结尾来收尾,很喜欢这句话: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1,主动阅读的好处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读设计书就是如此。如果报着得到一个ABC流程做一个好设计的想法读书,收效不会大,要主动去读书,并努力去了解一个设计故事中的点点滴滴,与自己的学习、工作印证,才能有更完整的收获。读一本好书,主动且探索能力强,才能与作者有交流,才能有思辨,才能有灵感的闪光。
读书的时候如果只是为了看一个结论,复用一个方法,得到一个流程,我个人认为是不求甚解的。
听设计讲座、与朋友交谈、甚至是写作,都是这个道理。
2,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一样。……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读设计相关的书,可能大多都是在第一、二层次就搞定了。我反而觉得第三层次的阅读,可以用在设计师对自己一个重要设计项目的沉淀和反省上。自己做过的项目,知根知底,完全可以当做一本自己写的书,把它读透、咀嚼、消化,对设计师本身对项目的认知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四层次的阅读,也可以使用在设计师对自己做过的所有设计任务、以及自己所见过的其他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求证。第四种阅读层次可以带来的谨慎、广度、认真、创造,都是设计最需要的灵魂和特质。
3,整体阅读的方法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譬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 …… 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的确,现在的设计师,现在的职场人士,能有整块阅读时间的机会不多。一本书,洋洋洒洒几百页,如果要较真地读,很多时候也就读了三分之一就放那里被忘记了。所以我现在读书的方式也是快读,先享受整体阅读的乐趣,用Kindle的笔记功能处处标记,然后读完后再回来一处一处研习亮点。
说实话,大部分设计相关的书籍,是做不到每章每节都是经典的,一般一本厚厚的书,读下来笔记出的漂亮部分,也就那么十来页文字。所以快读,然后回头寻妙处,适合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
4,言外之意的乐趣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而所谓阅读的规则,就是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而已。此外,我们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好的故事,都是有言外之意的。言外之意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激发读者的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作者讲一个故事,蜿蜒曲折、辛苦重重的情节,会让每个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模式;如果作者不讲故事,直接讲出一个观点,然后告诉你一个碰见啥问题就1开门2给钱3拿外卖4关门5吃饭的僵硬流程,读者能有思考的机会么?
后者是提供一个有限好处的可预期结果;前者是提供一个无限可能的不可预期结果。你选哪个?:)
5,暂缓评论的美妙
“一般人通常认为,水准普通的读者是不够格评论一本好书的。读者与作者的地位并不相等。在这样的观点中,作者只能接受同辈作家的批评。记得培根曾建议读者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不完全认同。一本书无论作者多么聪明,读者也就是在听一个故事而已。思维是不可控的,没有人能肯定读者想到的维度一定是受限且不够出彩的。
但是我很赞同“暂缓评论”的价值,一切的评论可以缓一缓,“斟酌和考虑”,再来进行褒扬和批判。这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礼貌。
现在的微博和知乎等媒介,可以让每个读者都发声,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暂缓评论”这个技能,那这些信息交流媒体就更漂亮了。
6,质疑的前提与方式
“我们的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个论述我很喜欢。第一,对作者做评论之前,要读懂书,不能看到只言片语就开始评论;第二,合理地评论,这四个维度可以涵盖大部分提出质疑的方式。
7,读书与行动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大部分设计相关的书,可能都是偏实用性的,所以动手比什么都重要。例如读了一本如何简化产品设计的书,那就要在下一次产品设计过程中去尝试去验证简化产品设计的论点、思考点,这样才有效果,才有乐趣。
我看过实用性的书,都乐于实践,在工作中去尝试。很多时候没用,或者反效果,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设计师技能成长、思考能力丰润。我写的大部分东西,也可以看做实用性。(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写玄幻小说飞天遁地为止,哈哈哈lol)
8,少有的好书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说是伟大的书 …… 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作者说这样的书不超过100本。所以,我认真请教,大家有读过这样的书,欢迎推荐哈。
最后用书中的结尾来收尾,很喜欢这句话: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