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第二信号系统,它与第一信号系统紧密地相互作用着。新生儿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发音器官。语言的发展和婴儿的运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出生后三个月,婴儿的哭声对成人已有第二信号的意义,表达了他的感觉和要求。出生后半年以内,婴儿和成人交往,只能用表情或动作等方式来进行。随着月龄的增长,这种简单的交往形式不能满足婴儿智力发展的需要,这个矛盾就推动着语言的发生。 婴儿动作的发展,各种精神活动的发展,认识范围的扩大及认识能力的提高,为语言的发生准备了条件。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和语言器官的成熟,使语言的发生具备了生理根据。在正常的保育条件下,生后6、7个月是语言开始逐渐发生的时期。婴儿语言的发生,首先表现在开始注意别人所说的词,以后自己就学会说出最简单的词。 新生儿最初只会用“哭”声来表达对环境的反应。 2、3个月时,如果成人和他用“呃!啊!”之音谈笑,他就会和成人“呃、啊”起来,表现很愉快。但这种声音还不是语言。 4、5个月会发出声音来引人注意,似乎想用声音来和成人谈话。 6、7个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反应,如饥饿、疼痛、不满等,但是音节不够清楚。这时,他已经能够理解成人对他的态度和语言,如果骂他,他会不高兴或是放声哭起来。如果给他快乐的表情,他会表现得很活跃,同时会模仿他人的动作,例如作拍手、再见、伸手要抱等动作,这些动作表示必须要与语言同时出现,使婴儿能够渐渐地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 7、8个月当成人和他说话时,他会作回答性的动作,开始会重复某一音节。这时候要很好地引导他,要将语言和实物联系起来。例如指着电灯说:这是“电灯”,以后你问他电灯在哪里?他就会转向电灯的方向,并用手指着,同时发出声音。这种发音,虽然还不是语言,但是它在锻炼发音器官,为模仿成人的语言打下了基础。 9、10个月对成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越来越加强,但还不成音节。 1岁左右会叫“妈妈”,因为“ma”这个音最容易发出。同时妈妈是最亲近的人,所以,这个词在与婴儿交往的过程中重复的次数最多。此后大约能说出20~30个词来,这些词已能按词意起作用。 语言的发展使婴儿高级神经活动进入一个质变的阶段,第一年不会说话的婴儿,对外界物体只能认识它外在的性质,如大小、形状等,待他逐渐会说话时,就能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铁、木等)。由此可见一岁的婴儿,已经开始掌握了词,并已开始用语言形式和人们交往。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婴儿的语言发展,是随着月龄增长和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学来的。如果婴儿生长过程中和成人的交往很少,每天只见面而不说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语言器官发展很慢,情绪不会很好,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 总之,婴儿和成人接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成人和婴儿的接触也就是教育孩子的过程。只要将动作和语言统一起来,就能使婴儿的听觉器官不断地发展。随着各种东西对视觉器官的不断刺激,眼界也逐渐扩大,婴儿的语言就会获得正常的发展。学龄前期幼童的语言行为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