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