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四个部分吗
书信除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四个部分以外,一般还要加上日期。
日期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许多国家版权法规定,书信要有创造性,不是简单地交流情况,也不是一般性的通信,才能受到保护,如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海地、意大利、日本、挪威、俄罗斯等。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
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等)。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包括,书书信格式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尊敬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最常用的为“此致”、“敬礼”“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兄×××、母×××、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扩展资料:
写信的注意事项:
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
1、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词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
2、要考虑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经历,使收信人看得懂信。
3、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圆满、简短。
另外,不少的书信,往往是一气呵成。这就很有必要在写完之 后,逐字逐句地再检查一遍,看是否由于遗字掉句,或由于写了错别字,而使语意有不够清楚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是五个部分:开头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1、开头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2、正文: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3、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4、署名: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5、日期: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扩展资料:
书信的国际规范:
国际通用信封的格式和写法寄往国外的书信信封写作与国内的有所不同,除须用寄往国家的文字书写(也可用英文、法文书写)外,格式的明显区别是:
1、信封左上方依次写发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这三项内容也可写在信封背面的上半部);
2、右下方依次写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
3、右上角贴邮票。还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寄往国外的信,必须写明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国家、地区、城市、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书信
按目前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在左侧顶格开始,前面不留空格。在称呼的前面,可以加上“尊敬的”、“敬爱的”等敬称,称呼后面加上冒号。
2、问候语:在称呼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用“你好”、“您好”、“您辛苦了”等等,后面一般要加上感叹号。
3、正文:在问候语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每段开头也要空两格。
4、结尾:有“此致 敬礼”、“祝 身体健康”等形式。“此致”和“祝”在正文下一行的左侧顶格。“敬礼”和“身体健康”等在下一行左侧,前面空两格。
5、署名:再下一行,在后半部分的位置,写上自己的名字,前面可以加“您的学生”等字样,也可以不加。
6、日期:在署名下面一行写上日期。署名一般位于日期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日期和署名左右对称的。
扩展资料
书信中的称呼:
称呼一般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大体分为三类:长辈、平辈、晚辈。
1、给长辈的信。
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敬词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小明”、“老张”、“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如果是长辈写给晚辈的家书则不必用敬称,直呼其名就可以,比如陶渊明写给儿子们的家书《与子俨等疏》中,称呼直接写道:“告俨、俟、份、佚、佟”,有几分训诫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