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历史上到底怎么样。。。有说成神的,也有评价不怎么高的!!求解答

 我来答
大白小菜我爱吃
2016-10-10 · TA获得超过9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3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郭嘉在历史中的面目(转载)
一、人品
郭嘉行止不端,《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载:“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合着这位整个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怎么着吧,老子就是不治行检,你能奈我何?曹操和郭嘉是一丘之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居然越发和他臭味相投,但是毕竟世界上还有“正义”二字,曹操也不得不欣慰于还有陈群这样的人能主持正义,否则魏国所有人要都和曹操郭嘉人品一样,早亡国了。

二、受曹操的重视度
这是郭嘉迷们津津乐道的地方,曹操说过什么“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最重要的是赤壁惨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均见《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好像很强啊,可是,先别高兴的太早。
曹操这人,可不光是夸郭嘉一人,对别人程度可丝毫不逊色啊。
对荀彧:“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这个是实质性问题,好像比空口无凭强,(以上均见《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对荀攸:“是时荀攸常为谋主”(《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仍然是实质性问题,“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教诲曹丕)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均见《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魏书》)
郭嘉得到的夸奖显然没有“子房”这么强。
至于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纯粹是曹操赤壁打了败仗后的遮羞布,贾诩没劝过曹操不要轻举妄动吗?“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贾诩传》曹操明明是自己不听贾诩良言,事后竟然去赖什么没有郭嘉,岂不荒唐!

在三国志中,二荀贾诩这三个人是一传,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等等一大帮子人又是一传,并且程昱的排名还在郭嘉之前,这说明什么?在曹营中,郭嘉的地位在二荀贾诩之下,比程昱还要稍逊,所以说,什么“曹营第一谋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三、郭嘉的功绩
郭嘉究竟干了些什么?好像真的没什么。
首先是那个“十胜十败论”,这个又让郭嘉迷们念念不忘,可惜啊,我就是因为这个才觉得郭嘉怎么也比不上荀彧的。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看看吧,人家荀彧总结的多好,比起郭嘉那个前后重复车轱辘话来回转拍马屁第一出计策第二的东西是强多了。
还有,(贾诩语)“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这“十胜十败”根本不是郭嘉的专利,荀彧的全面详细,贾诩的概括简炼,郭嘉的呢?极尽诋毁袁绍捧曹操臭脚之能事,把打仗说的比儿戏还轻松,嘿,厉害啊。

郭嘉十胜十败论见下,不信的可以自行比对,看究竟是荀贾厉害,还是郭嘉高明。“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

然后就征吕布了,曹操有点退缩,郭嘉劝曹操不要,这的确是郭嘉的功劳,可惜的是,是荀攸和他一起说的,并且,这件事在荀攸传里,那谁主谁次应该也可以推测的出了。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比行,布以败刘备,而臧霸等应之。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三国志,荀攸传

还有就是郭嘉劝曹操杀掉刘备以免养虎贻患,可惜啊可惜,这件事的历史记载又自相矛盾……
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案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三国志,郭嘉传注引

还有就是郭嘉劝曹操趁袁绍迟疑不决的时候去打刘备,嗯,这个如果是真的话确实也是挺不错的,可惜啊,武帝纪中明明记载的是曹操自己的主意,和郭嘉没有半点关系,这……这功劳的水份真是好大……

郭嘉最厉害的地方大概就是算准孙策的死了,简直象耶稣一样是个预言家嘛!那么三国志的注者裴松之对此是怎么说的呢?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三国志,郭嘉传
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三国志,郭嘉传注
很显然,裴松之说的有道理,郭嘉又不是孙策肚子里的蛔虫,能猜到孙策不得好死,怎么能把什么时候死都算的那么准呢?巧合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评论(4)
19 39
其他回答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一,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可惜的是他死的早,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三国历史怕要重写。二,郭嘉的为人好。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看看郭嘉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在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20岁左右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仍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但暗中,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所以,当时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对他的才华十分看重。比如荀彧他的这个同乡和程昱这个曹操帐中的第二谋士。就是他们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开始的时候,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再则袁氏当时声势位赫,盛名一时;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鸿图。然而,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展开
热心网友| 2013-09-11 18:49
评论
8 8

三国人物-郭嘉 郭嘉,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
匿名用户
2016-10-10
展开全部
郭嘉是三国中魏国的顶级军事谋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ianmaoxith
2016-10-10 · TA获得超过12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5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上参与献策的战役从来没有败过的谋士有两人:郭嘉和贾诩,但郭嘉只有曹操一个主人,而贾诩的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所以郭嘉的评价非常高。郭嘉忠义,但早死,不能在曹操大业上贡献更多,至少活着的时候没有能够让曹操称帝,如此而已,所以有不足的地方,郭嘉是个优秀谋士,但不一定是个优秀属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rdy710
2016-10-10 · TA获得超过3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郭嘉野史中说是天妒英才,是有和诸葛亮一样的能力但是诸葛亮是转世神仙(孙膑转世),所以用一些谋略不在乎折寿,但郭嘉只是凡人活活把自己折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里亚平宁
2018-09-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还行,曹操手下谋士他和程昱刘晔一个档次,逊色于荀彧荀攸贾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