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率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教师该如何相对高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呢?
一、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85%。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标意,声旁标音。如教学“清”、“请”、“晴”、“蜻”一组形声字时,学生在对基本字“青”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河水清清与水有关,有三点水的是“清”;请人做事要说话,有言字旁的是“请”;太阳出来天气晴,有日字旁的是“晴”;蜻蜓是昆虫,有虫字旁的是“蜻”。用“换一换”的方法就可以区别识记。除形声字外,教材中也接触到象形字。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我先出示实物图片和生字卡片,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知道“目”即眼睛。)然后对比图和图画右下角的象形字、图下的现代字 “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让学生对比着事物的形状识字。最后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理解字意—比形认字—识记生字。学生能够依照此法学习其他象形字。把象形字形象化,把形声字故事化,就会便于学生的识记。这样按汉字构字规律去教,并将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类比方法,触类旁通。不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识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识字。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另外,学生对汉字由感知—理解—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学时就要由具体到概括,即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比尾巴》,我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还要由简单到复杂,即由字逐步到词句段篇。如学习《回声》一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圆圈”、“波纹”、“桥洞”、“倒影”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出示短语:“半圆的石桥”、“水里的倒影”让学生读;最后让学生用这两个短语说一句话,即为:“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而这正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随后让学生读这一段,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段-篇的认知过程,孩子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识字。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是我们倡导的理念。识字教学更要依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1、游戏识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 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小火车开起来,单轨开,双轨开?”“双轨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③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同孩子们一起准备文中提到的实物,课中以找朋友的形式,一人举着带有拼音的“面包”的词语卡片找朋友,另一人举着面包的实物相回应。孩子们在熟悉实物的同时巩固了拼音,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了起来。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三个方面又加深了对词义的了解,积累了词语。
3、用谜语、顺口溜识字。根据学生富有想像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字谜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坐”字,学生就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我相机出示同音字“座”让学生编字谜,学生又编出“两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两人坐在房子下面玩土”等等。不仅加深了对字形的识记又区别了形近字。对于形近字“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以区别。“编顺口溜”也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日月一起真明亮;“雷”:雨点洒在水田上。“来”:米上加横竖出头。尽管有时学生自编的内容不一定贴切,但是能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认记生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4、查字典识字。《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又动脑动手,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的热土。
一、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85%。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标意,声旁标音。如教学“清”、“请”、“晴”、“蜻”一组形声字时,学生在对基本字“青”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河水清清与水有关,有三点水的是“清”;请人做事要说话,有言字旁的是“请”;太阳出来天气晴,有日字旁的是“晴”;蜻蜓是昆虫,有虫字旁的是“蜻”。用“换一换”的方法就可以区别识记。除形声字外,教材中也接触到象形字。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我先出示实物图片和生字卡片,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知道“目”即眼睛。)然后对比图和图画右下角的象形字、图下的现代字 “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让学生对比着事物的形状识字。最后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理解字意—比形认字—识记生字。学生能够依照此法学习其他象形字。把象形字形象化,把形声字故事化,就会便于学生的识记。这样按汉字构字规律去教,并将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类比方法,触类旁通。不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识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识字。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另外,学生对汉字由感知—理解—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学时就要由具体到概括,即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比尾巴》,我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还要由简单到复杂,即由字逐步到词句段篇。如学习《回声》一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圆圈”、“波纹”、“桥洞”、“倒影”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出示短语:“半圆的石桥”、“水里的倒影”让学生读;最后让学生用这两个短语说一句话,即为:“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而这正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随后让学生读这一段,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段-篇的认知过程,孩子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识字。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是我们倡导的理念。识字教学更要依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1、游戏识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 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小火车开起来,单轨开,双轨开?”“双轨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③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同孩子们一起准备文中提到的实物,课中以找朋友的形式,一人举着带有拼音的“面包”的词语卡片找朋友,另一人举着面包的实物相回应。孩子们在熟悉实物的同时巩固了拼音,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了起来。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三个方面又加深了对词义的了解,积累了词语。
3、用谜语、顺口溜识字。根据学生富有想像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字谜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坐”字,学生就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我相机出示同音字“座”让学生编字谜,学生又编出“两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两人坐在房子下面玩土”等等。不仅加深了对字形的识记又区别了形近字。对于形近字“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以区别。“编顺口溜”也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日月一起真明亮;“雷”:雨点洒在水田上。“来”:米上加横竖出头。尽管有时学生自编的内容不一定贴切,但是能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认记生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4、查字典识字。《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又动脑动手,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的热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