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家庭方面。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方法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溺爱型家长:过份宠爱孩子,使他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
(2)放任型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污秽语言和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使孩子养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坏习惯。 (3)专制型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家长的干涉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态度粗暴,甚至经常体罚孩子,使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过多干涉产生厌倦反抗,甚至仇视心理。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2、社会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其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果过于剧烈,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危害。如果父母下岗了,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孩子生活在忧虑和困窘之中。父母离异,孩子,则会变得自卑,郁郁寡欢,性格会变的古怪,难以捉摸。
3、学校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主宰,教师仍在抓所谓的教学质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后进生,给孩子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严重的形成心理障碍。除此以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同龄
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首先,播撒爱的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的阳光就是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讥笑,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那么就会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教师可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如《保持一份好心情》活动课中可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教师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其次,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在班中一角,建立倾诉心声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
当然,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表露个人心迹的有效方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最后,创设氛围,深入宣传。
如利用黑板报、队角、学习园地、知识竞赛等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会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采用切实可行的举措,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方法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溺爱型家长:过份宠爱孩子,使他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
(2)放任型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污秽语言和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使孩子养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坏习惯。 (3)专制型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家长的干涉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态度粗暴,甚至经常体罚孩子,使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过多干涉产生厌倦反抗,甚至仇视心理。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2、社会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其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果过于剧烈,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危害。如果父母下岗了,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孩子生活在忧虑和困窘之中。父母离异,孩子,则会变得自卑,郁郁寡欢,性格会变的古怪,难以捉摸。
3、学校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主宰,教师仍在抓所谓的教学质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后进生,给孩子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严重的形成心理障碍。除此以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同龄
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首先,播撒爱的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的阳光就是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讥笑,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那么就会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教师可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如《保持一份好心情》活动课中可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教师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其次,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在班中一角,建立倾诉心声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
当然,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表露个人心迹的有效方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最后,创设氛围,深入宣传。
如利用黑板报、队角、学习园地、知识竞赛等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会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采用切实可行的举措,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