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一名村干部》
展开全部
一、必须明确当村干部的动机和目的,当村干部究竟为了什么?有人为出名,有人为得利,有人为口气,出于这样的目的,村干部不仅当不好,群众不会信任,组织也不会满意。有人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样的村干部群众最受欢迎。村干部必须明白自己是群众选出来的,必须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全镇一班人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全镇一班人当亲人。”密切联系群众是全镇一班人工作的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镇一班人的宗旨,我认为当村干部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要发展地方经济,带领老百姓致富。二是要建设新农村,缩小城村差距,建设村容整洁、文明、富裕的新农村。三是要贡献才华和智慧,为村民谋发展、谋幸福。 二、村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自己曾经在不同场合讲过,党员干部要强化四个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自律意识,村干部也要强化这四个意识。今天我还要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牢记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二是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重点发展农村经济,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险。三是要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意志坚强,能经受各种诱惑,自觉接受群众和组织的监督,强化自律意识,防止消极腐败的危险。 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村干部要有威信、有威望。“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这些都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村干部要因势利导,适应新形势,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一是做好宣传,宣传是各项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这就要求村干部自觉主动地向一般群众宣传党纪国法、产业政策、市场行情和各类农科知识。还要倾听群众呼声,归集群众意愿,实在求是地向党委、政府做汇报,给上级组织因地制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带好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村里的领路人,应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规划,排出阶段性实施目标,组织群众逐项实施。三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必须以实际行动效果取信于民,村干部要把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兑现竞选承诺,以实际行动效果才能赢得群众拥护。一要敢想、敢闯、敢于创新。现在农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没有解决好。只有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什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因此村干部要敢想、敢闯、敢于创新。首先自己带头创业致富。村干部只有搞好了家庭经济,才有发言权,如果自己都发展不好,自己发展思路都不清晰,村干部拿什么来取信群众,说服群众,领导群众。其次,要带领群众致富。“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在农村基层、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是村干部的天职,村干部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树立为官一任,带富一方的责任感,思想再解放些,思想再开阔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使村民富裕起来,有利于集体经济壮大,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要把发展作为基层组织的第一要务,这也是基层组织取信于民,树立威信的根本所在。 四、干有方,要有领导艺术。一是“正”。就是心正、行正、公正、正气。心正,就是心眼要正,心术要正。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行正,就是行为要端正,走路要走正路。公正,就是处事情,看问题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正气,就是要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村干部只有做到心术正、行为正、办事公、处事明,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二是“能”。就是要具备带领基层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打铁先得自身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超前的思维,过硬的本领,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能”从何来?首先要不断学习,向书本学,向外地学,向领导及同事学,向实践学。其次要不断实践,要学以致用,大胆创新,活学活用。三是“勤”村干部完成各项任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对下要靠苦口婆心的宣传、解释,对上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做到腿勤、口勤、脑勤,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类问题。四是“和”就是要讲团结,以和为贵。一个班子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好,就办不成大事。“人心齐,泰山移”,任何形式的窝里斗,搞内耗,最终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贻误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要在一时一事上斤斤计较,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互帮、互谅、互让,同志间要以诚相待,不要互相拆台;要有大局观念,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五是“责”就是指责任,古人说“在其位,谋其政”。“位”就是你的职务。“谋”就履行,“政”就是你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说村干部要有责任意识,既要对下负责,又要对上负责,从而实现对下与对上负责的高度统一。决不能允许各唱各的调,自行其是,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任何一名村干部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爱护,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寸步难行。村干部必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尽心尽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群众依赖的好“村官”,党的好村干。 村官岗位平凡,但也能展示才华智慧,干出一番大事业。如“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谭子山镇工联村支书周兴荣,他们都是在村官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各位村干部应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扎扎实实工作,当好一名村干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富强、活力、文化、生态、和谐”新三塘,争当全市乡镇科学发展排头兵建功立业。
展开全部
第一,要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事不能乱来,既要做好工作,又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不违纪,不违法。
一是要依法决策。决定问题,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如: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等等,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二是要依法管理。关键是要搞好村务公开,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应当及时公布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水电费的收缴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并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接受村民的查询。
三是要诚信正派。村干部要做到无私心,为人正直,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对待家人、族人、亲人一个样,说到做到,取信与民。
第二,要讲大局,维护班子团结和社会稳定。
团结和稳定是各村的首要问题,它是能否搞好村的工作、能否加快村经济发展、能否搞好村的建设、能否奔康致富的关键和根本。班子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全村意见难统一,必然导致什么事都办不了。目前,很多地方出现几种不团结、不稳定的问题:
一是由于选举摩擦导致书记与主任形成对立;二是部分村的支委和村委分成两派,河水不犯井水;三是在选举中由于干部拉票,在村民中形成帮派,产生对立;四是有些落选的干部与现任干部唱对台,不顾村民的利益,只要是现任干部提出来的就发动自己的支持者反对。上述的四种不稳定因素如果得不到化解,势必影响村干部的团结,对村的各项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促进村干部的团结呢?笔者认为必须要理顺好三个关系:一是理顺好书记和主任的关系。书记主任是村里的领头人,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班子的运作,影响一个村的发展,所以书记主任不要闹矛盾,在工作中要互相支持,互相信任,求同存异,一切以大局为重,以村民利益为重。二是理顺好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即书记主任与其他村干部的关系。各村分工完后,书记主任就要信任其他干部,放手给他们去做,不要过多干涉和指责。书记主任主要工作是统揽全局,把好关,抓大事,确保每一个干部在负责的事项中有职有权有责。同时这些干部要对书记主任负责,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遇到问题要多加请示,不要自作主张,做出一些违规的、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三是要理顺好支委和村委的关系。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支委和村委是村的班子,都是村干部,不要故意搞成两套班子,分开办公。村里任何大事必须要经两委、党员、代表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否则是无效的。
第三,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好“三员”
要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搞好新农村建设、福利事业,造福村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心和对党委、镇政府负责,对政府下属部门负责的责任感,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政府部门通过的决议决定及制定的措施和办法,每做一件事要首先考虑村民的利益,考虑后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一是当好宣传员。新当选的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各方面的能人,其工作上与上级组织接触多,离政策“近”,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见识胆略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既要自觉主动地向一般群众宣传党纪国法、产业政策、市场行情和各类农科知识。又要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归集群众意愿,积极做好宣传,同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帮助上级组织因地制宜决策工作
。
二是当好带队员。作为村里的领路人,要有服务村民的意识,戴上“望远镜”,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排出阶段性实施目标,组织全村群众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打胜,切忌患上“多动症”,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切忌患上“近视病”,哪里黑了那里歇。切忌患上“红眼病”,百姓富了不服气
,百姓穷了看不起。切忌患上“健忘症”,只埋头自己致富,忘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见到利益朝前跑,听到问题躲着走。
三是当好趟路员。在农村市场经济尚不发育,农民种养潜在风险较大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对接市场?种啥养啥?怎样种养?作为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带头示范推广,真正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事不能乱来,既要做好工作,又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不违纪,不违法。
一是要依法决策。决定问题,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如: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等等,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二是要依法管理。关键是要搞好村务公开,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应当及时公布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水电费的收缴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并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接受村民的查询。
三是要诚信正派。村干部要做到无私心,为人正直,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对待家人、族人、亲人一个样,说到做到,取信与民。
第二,要讲大局,维护班子团结和社会稳定。
团结和稳定是各村的首要问题,它是能否搞好村的工作、能否加快村经济发展、能否搞好村的建设、能否奔康致富的关键和根本。班子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全村意见难统一,必然导致什么事都办不了。目前,很多地方出现几种不团结、不稳定的问题:
一是由于选举摩擦导致书记与主任形成对立;二是部分村的支委和村委分成两派,河水不犯井水;三是在选举中由于干部拉票,在村民中形成帮派,产生对立;四是有些落选的干部与现任干部唱对台,不顾村民的利益,只要是现任干部提出来的就发动自己的支持者反对。上述的四种不稳定因素如果得不到化解,势必影响村干部的团结,对村的各项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促进村干部的团结呢?笔者认为必须要理顺好三个关系:一是理顺好书记和主任的关系。书记主任是村里的领头人,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班子的运作,影响一个村的发展,所以书记主任不要闹矛盾,在工作中要互相支持,互相信任,求同存异,一切以大局为重,以村民利益为重。二是理顺好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即书记主任与其他村干部的关系。各村分工完后,书记主任就要信任其他干部,放手给他们去做,不要过多干涉和指责。书记主任主要工作是统揽全局,把好关,抓大事,确保每一个干部在负责的事项中有职有权有责。同时这些干部要对书记主任负责,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遇到问题要多加请示,不要自作主张,做出一些违规的、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三是要理顺好支委和村委的关系。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支委和村委是村的班子,都是村干部,不要故意搞成两套班子,分开办公。村里任何大事必须要经两委、党员、代表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否则是无效的。
第三,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好“三员”
要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搞好新农村建设、福利事业,造福村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心和对党委、镇政府负责,对政府下属部门负责的责任感,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政府部门通过的决议决定及制定的措施和办法,每做一件事要首先考虑村民的利益,考虑后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一是当好宣传员。新当选的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各方面的能人,其工作上与上级组织接触多,离政策“近”,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见识胆略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既要自觉主动地向一般群众宣传党纪国法、产业政策、市场行情和各类农科知识。又要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归集群众意愿,积极做好宣传,同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帮助上级组织因地制宜决策工作
。
二是当好带队员。作为村里的领路人,要有服务村民的意识,戴上“望远镜”,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排出阶段性实施目标,组织全村群众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打胜,切忌患上“多动症”,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切忌患上“近视病”,哪里黑了那里歇。切忌患上“红眼病”,百姓富了不服气
,百姓穷了看不起。切忌患上“健忘症”,只埋头自己致富,忘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见到利益朝前跑,听到问题躲着走。
三是当好趟路员。在农村市场经济尚不发育,农民种养潜在风险较大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对接市场?种啥养啥?怎样种养?作为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有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带头示范推广,真正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村干部,特别是支书和村长,既要抓党建,又要抓经济,既要抓发展,又要抓稳定,既要抓惠民政策的落实,又要抓带领群众致富,需要干的事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大家一定会觉得很难。难在哪?为什么难?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务与地位存在矛盾。村干部虽然是农村的政治领导群体,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村干部就其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村干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干部完成各项任务,主要靠苦口婆心的宣传,靠个人的威望与经验,靠个人的感情影响。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各项急难任务时,村干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暴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办法与对象存在矛盾。村干部作为党在农村的一线工作者,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村务管理上一般是村干部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但在80年代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村干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去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办法,致使调控能力明显减弱,这并不是说农村的现行政策不好,而是工作难度增大了。加之,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群众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听党的话、勤劳朴实、服从管理,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核实价值观的确立而彻底根除,西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潮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样产生了影响,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不断增强,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人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处之,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特别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管理制度上的不配套,村干部在教育和管理农民上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途径,致使一些村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乡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执行存在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村干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具体地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制定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由于地域特点、民俗民约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如改革开放初期,对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的承包责任制把握不准,忽视了中央统分结合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分了牛分了地,分了房子分机器,不仅把集体经济分光分净,而且冲淡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再如,党的十四大要求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讲要放开农业种植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要根据本地实际下达一些指导性的计划,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又如当下开展的土地确权工作,初始时没有真正把党的农村政策交给群众,解释不到位,试点村民也不理解,结果引发了部分农民的政策观望心理。(这项工作将要全面铺开,首先要对大家进行业务培训,要深入学习,抓好宣传引导。)这对村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更大,有的观望徘徊,犹豫不干,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使村干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
四是上级与基层存在矛盾。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常年累月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任务又多又杂,关心和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既是上级组织的职责,也是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但是,有的乡镇包括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漂浮,对农村工作缺乏感情,不能倾听村干部的意见和呼声,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乱指责,这些官僚主义作风是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的重点,虽然作风已得到明显改变,但村干部有难处、党员群众有怨气的局面还未得到有效改变,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指示的多,村干部由此产生了抱怨情绪,抱怨是上面批评下面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有人笑称农村干部是“豆饼”干部,给予了“上挤下压”的形象比喻。
一是任务与地位存在矛盾。村干部虽然是农村的政治领导群体,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村干部就其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村干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干部完成各项任务,主要靠苦口婆心的宣传,靠个人的威望与经验,靠个人的感情影响。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各项急难任务时,村干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暴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办法与对象存在矛盾。村干部作为党在农村的一线工作者,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村务管理上一般是村干部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但在80年代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村干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去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办法,致使调控能力明显减弱,这并不是说农村的现行政策不好,而是工作难度增大了。加之,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群众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听党的话、勤劳朴实、服从管理,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核实价值观的确立而彻底根除,西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潮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样产生了影响,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不断增强,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人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处之,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特别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管理制度上的不配套,村干部在教育和管理农民上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途径,致使一些村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乡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执行存在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村干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具体地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制定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由于地域特点、民俗民约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如改革开放初期,对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的承包责任制把握不准,忽视了中央统分结合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分了牛分了地,分了房子分机器,不仅把集体经济分光分净,而且冲淡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再如,党的十四大要求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讲要放开农业种植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要根据本地实际下达一些指导性的计划,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又如当下开展的土地确权工作,初始时没有真正把党的农村政策交给群众,解释不到位,试点村民也不理解,结果引发了部分农民的政策观望心理。(这项工作将要全面铺开,首先要对大家进行业务培训,要深入学习,抓好宣传引导。)这对村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更大,有的观望徘徊,犹豫不干,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使村干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
四是上级与基层存在矛盾。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常年累月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任务又多又杂,关心和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既是上级组织的职责,也是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但是,有的乡镇包括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漂浮,对农村工作缺乏感情,不能倾听村干部的意见和呼声,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乱指责,这些官僚主义作风是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的重点,虽然作风已得到明显改变,但村干部有难处、党员群众有怨气的局面还未得到有效改变,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指示的多,村干部由此产生了抱怨情绪,抱怨是上面批评下面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有人笑称农村干部是“豆饼”干部,给予了“上挤下压”的形象比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