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有哪些生活习性,具体有哪些特点和喜好
以蓝鲸为例: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蓝鲸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千米/小时,洄游中5-33千米/小时,被追逐时最大20-48千米/小时。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中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鲸在游动时主要靠尾巴和尾叶的摆动而获得前进的动力,而其前鳍则主要是用于控制前进的方向和把握潜水的深度。鲸最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而且还在于它们是一种全球性到处游荡的动物。
而在这种全球性的洄游当中,两极地区是必然要去的,因为这里食物丰富,磷虾特多,可以饱餐一阵,储备足够的能量,然后就可以回到温带海洋,度几个月的假期。当然,也有一些鲸不大喜欢作长距离的旅行,只是在局部海域休养生息,例如白鲸、角鲸和格陵兰鲸则常年生活在北极地区。
种群现状
鲸的生存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一个国际团队14日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发现,欧洲附近海域内的杀人鲸、海豚等鲸目海洋动物体内残留的多氯联苯水平非常高,对它们的生存已产生不小威胁。
新西兰座头鲸搁浅,当地时间2017年2月10日,住在新西兰南岛北部“费尔维斯角”(Farewell Spit)的人们在当地海滩上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大大小小超过400条鲸鱼搁浅在海滩上。志愿者正分秒必争对鲸鱼施救,但不幸的是,大部分鲸鱼已经死亡。
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鳍 鲸
体长25米,体重50吨左右,背部呈黑色,腹部呈白色,体侧为淡灰色.它的体态与蓝鲸相似,也是捕杀量最大的一种,致使其数量由原来的40万头下降到8万头.
缟臂鲸
身长10米左右,体重7吨,体态细长,是须鲸中最小的一种,数量约20万头.
****
露脊鲸
身长18米,体重20吨左右,躯体细长,背部呈黑色,腹部灰白色,属亚南极种.
巨臂鲸
又叫驼背鲸,体长15米左右,体重25吨,背部呈黑色,其他部位为灰色,胸鳍很长,像一双巨臂,躯粗体短,驼背弯腰,故得此名.它现存的数量很少,已成为南极海域的稀有种类.
抹香鲸
又叫真甲鲸,体长18~25米,体重20~25吨,最大者达60吨,是齿鲸类中个头最大的一种.它体色呈灰黄色,头部特别大,呈楔型,占体长的1/3,身作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于捕杀.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下降到43万头.
逆戟鲸
又叫虎鲸,身长为8~10米,体重几吨左右,背呈黑色,腹为灰白色,背鳍弯曲长达1米,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的大敌.有时它还袭击同类须鲸或抹香鲸,是海上霸王.
独角鲸鱼——角鲸
远远看去角鲸就像头上长了一根长长的角,故名角鲸.角鲸的“角”实为一巨齿.从其胚胎发育来看,角鲸的牙齿共有16枚,只不过到出生时大部分牙齿退化消失了,仅上颚的两枚保留下来,并且雌鲸的齿终生隐于上颚而不外现,仅雄鲸左侧的一枚,突破上唇向前伸出,其长度可达2~3米,颇似唐·吉可德手中的长矛;右侧的一枚也藏而不露.但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其两颗较长牙齿也有同时向前伸出的,那便成了双角鲸了.
角鲸的“角”有什么用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角鲸可用“角”挖掘海底泥沙,帮助寻找食物.有的则认为,角鲸生活在北极寒冷的水域中,可用牙像海豹一样破冰,以便进行呼吸.但这些解释很难自圆其说.还有的生物学家则认为,角鲸的长齿只不过是第二性象征而已,这就同我们人类一样,男性长着粗壮而浓密的胡须.同时,此“角”可以作防御和攻击性武器来用,特别是在生殖期间,雄鲸为了争夺生殖权力,会用牙齿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牙齿越长,体格越壮,优越性就越大,容易把竞争对手征服,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从而独自享受后宫佳丽.但这些都是猜测而已.
角鲸比较容易捕捉,因为它们喜欢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表层水面上嬉戏.但角鲸的肉不是很好吃的,不大适合爱斯基摩入的口味,所以爱斯基摩人对角鲸不大在意.后来因为西方人把角鲸误认为是传说中的独角兽,认为其角可以包治百病,因而其价比黄金还贵,结果导致对角鲸的大肆捕杀.
喷双股喷泉的露脊鲸
捕鲸是爱斯基摩人的文化核心,爱斯基摩人的历史是跟捕鲸分不开的,或者说,他们就是靠北极水域中的鲸才得以生存下来的.爱斯基摩人所说的捕鲸,主要是指弓头鲸,即北极露脊鲸.
北极露脊鲸的身体呈纺锤形,头大,可占体长1/4以上;鲸须长而细,弹性强,颈部不明显.成年露脊鲸平均长15~18米,老鲸可达21米.每当露脊鲸浮到海面上时,脊背几乎有一半露在水面上,而且脊背宽宽的,它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此外,露脊鲸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志——喷射出的水柱是双股的,而其他鲸类都里单股.
北极露脊鲸有时单独摄食,有时又成群结队地集体摄食.每当摄食时,它们一边在海上慢慢悠悠地游着,一边从容地将头伸出水面,并且将口张得大大的.它的下领能以不同角度下垂,有时与上领之间形成60度的角度.每群露脊鲸的数目由两头至10多头组成,摄食时,会自动地形成一梯队,这种梯队很像大雁飞翔时的队形,每一头鲸都跟在前面一头的后面,并从侧面偏出半个至三个体长的距离.有时,当梯队中的一些北极露脊鲸离队而去时,另外一些便会自动加入这个梯队中,使其队形基本保持不变,如此阵型,可持续若干天,这时,大量的水流和鱼虾便会进入大大张开的嘴里.结队摄食可使北极露脊鲸捕食到其他方法不能捕食到的食物.
海洋中的金丝雀——白鲸 ***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白鲸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其肉好吃,而且它们的油用来点灯不仅明亮,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简陋的冰屋保持温暖.除此之外,白鲸的皮也很有用,还有一种香味,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洁白无形.但个体比较小,远没有弓头鲸那般庞大.
1535年,当法国探险家雅克·卡提尔发现圣劳伦斯河时,他的船队受到白鲸的迎候.这些白鲸在水中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响彻百里以外,其美妙悦耳的声音令船上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便亲切地送给白鲸一个美丽的称呼“海洋中的金丝雀”.
然而,不幸的是,自从17世纪以来,由于捕鲸的高额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更加可悲的是白鲸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批批白鲸相继死亡.科学家们经过尸体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质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白鲸患上了胃溃疡穿孔、肝炎、肺脓肿等疾病;更有甚者,有的白鲸患了膀脏癌,这在鲸类动物中真是闻所未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