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在2018年运营里程增长到12.8万公里,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路承载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复兴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从“四纵四横”完美收官到“八纵八横”规划建设,中国持续扩大铁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日益丰满的交通大动脉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升级发展。
2018年,中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0000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电气化率、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等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数据表明,70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突出贡献。
扩展资料:
铁路沟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路”。沟通改变世界,科技引领未来,当今世界开放融合、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推动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是促进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高铁标准、中欧班列物流品牌、铁路建设项目三方面同时发力,铁路网也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丝绸之路。
一系列的成绩证明,中国铁路促进了人口、商品、资本、信息自由流通,推动了财富增长、民族融合、世界和平与发展,走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
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铁路必将以全新速度驶向未来,加速发展,助力中华巨龙谱写新华章,造福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铁路为新时代逐梦前行
中国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
中国铁路分布情况:
东北经济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12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能源、钢铁、木材和粮食生产基地。铁路营业里程14180.2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8.4%,路网密度114.4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滨洲—滨绥、哈大和沈山组成“才”字形主通路,加上平齐、大郑、沈吉、长图、哈佳、京通、京承锦、集通、通让等30多条干线,路网结构基本完善。但东北地区不少主要干线能力紧张,相关线路客货分线和强化改造前期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13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铁路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大量主要干线经由本区,如煤运通道的大秦线、石太—石德—胶济线、邯长—邯济线、侯月—新月—新菏—菏兖日线,南北通道的京山—沈山—哈大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南北同蒲线,以及京通线、集通线、京承锦线,丰沙大线、京原线等。铁路营业里程22928.7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9.7%,路网密度171.8公里/万平方公里,路网布局基本趋于完善。鉴于本区铁路主要干线在路网中的特殊地位,铁路建设速度继续加快,烟大轮渡以及京沪、胶济线电气化改造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石太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张家口至集宁铁路,石家庄至德州、大同至包头电气化改造相继开工建设。
长江三角洲及沿长江经济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重庆七省二市,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区内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铁路营业里程17696.1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3.0%,路网密度119.2公里/万平方公里。经由本区的铁路除浙赣、襄渝、汉丹、武大、合九、西合等线外,主要为南北向铁路干线,主要通道能力紧张。浙江省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但由于缺少横向联系,其经济再升级受到影响。2006年,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展开,沪汉蓉铁路通道中的武合、合宁铁路及东南沿海通道中的甬台温、温福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浙赣、沪杭、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完成。
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两省,面积29.9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比邻港、澳、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经济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至年末已形成京广、京九南段及广深、鹰厦、外福、横南、三茂、广梅汕和赣龙等干线组成的区域铁路网,营业里程3780.7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4.9%,路网密度126.4公里/万平方公里。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省缺乏大能力铁路通道、广东既有主要干线能力紧张更为突出,需要加快京广客货分线步伐,加快厦深、向莆铁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铁路等建设。2006年,武广、广深客运专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温福、福厦、龙厦铁路以及广珠城际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五省,地处中国腹地,面积87.1万平方公里,属经济、交通较发达地区。至2006年末已形成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四条南北运输通道和陇海、浙赣—湘黔、新月—新菏兖、西安—合肥、襄渝—汉丹—武大五条东西运输通道组成的“四纵五横”主骨架,铁路营业里程14281.2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8.5%,路网密度164.0公里/万平方公里,布局趋于完善。问题是京广、京沪和陇海等主要繁忙干线运能紧张,沪汉蓉通道、沿江铁路尚未形成。应加快沪汉蓉通道和沿江铁路的建设,繁忙通道应尽快实施客货分线,相关项目正有序推进。
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海南、重庆七省市及广东部分地区,面积26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7.2%,区内经济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多。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遂渝、渝怀铁路建成投产,极大加强了川渝地区与东南沿海等地区的经济联系。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至年末,铁路营业里程12080.6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5.7%,路网密度46.3公里/万平方公里。本区东部铁路网骨架虽已形成,但襄渝、焦柳、渝怀线间及湘桂线以南大片地区无铁路,西南的北口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尚无大能力对外运输通道,西南与西北交流及西南与东南亚交流缺少便捷通路。川西地区铁路仍为空白。黔桂线扩能、川黔线三万南支线扩能及南川—涪陵铁路,永州—玉林(茂名)铁路、宜昌—万州铁路仍在紧张施工;国际通道、西南西北通道、西南华南通道的贵广、南广铁路、南昆增二线、湘桂增二线以及相关地区开发性铁路、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仍在抓紧进行。
西北经济区:包括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五省区及内蒙古西部,面积34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该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铁路营业里程10823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4.0%,路网密度31.5公里/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铁路唯一未成网的地区,甚至连骨架都未形成。新疆、青海仍为“一线牵”省区。2006年,作为区域主要运输通道的兰新线兰州—武威段增二线、武威—嘉峪关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投产;兰州至西宁增二线开工建设,临河至策克、太(中)银铁路正加快建设;国际通道、西北西南通道以及相关地区开发性铁路、既有线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抓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