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习俗?

 我来答
困难解决局
2019-04-30 · 困难解决局,生活无难题
个人认证用户
困难解决局
采纳数:20608 获赞数:179832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各地有异,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小宁哥哥2958
2018-01-29 · TA获得超过1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e88350d10d5ad6edcc4384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年关将至,亲爱的你们,是不是因为渐渐长大了,日子越来越忙碌,忘记了过年的习俗,苏州博秀与您一起分享过年习俗大集合,值得珍藏哦!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e051c014a064034f79f0196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e4d82221b73eb13532fa40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c301c6e64a34970a314e59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8247158a80d4b31c8601e4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00baa1cd11728bc7c282ebc3fcc3cec2fd2c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2bd40735fae6cde6f7a5a804b30f2443a70fb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也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烧完。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12b31bb051f819438b0d83d1b44aed2f73e74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11a9aa76abec08fa503dc6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所以要早起。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f2f070828381f303db78360a2014c086f06f04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8f790529822720ef559ec3370cb0a46f31fab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21c8701a18b87d6e801a5d60c0828381e30fdb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四,三阳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21bb051f8198618f0a8e14d41ed2e738ad4e6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五祀即迎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ea2b5ec107d7912396dd8c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b7d0a20cf431ade7444df04036acaf2fdd98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人日节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662ca3db790e0cf3d6cad6b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acb0a46f21fbe09941dcddd60600c338644adb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44ebf81a4c510fde86ecd36b59252dd52aa5b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6680a3db790e0cf3d6cad6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2deb48f8c5494eebeb401d026f5e0fe98257e6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8f9d72a6059252ddff913cd3f9b033b5ab5b9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bf33a87e950352adf8f2bc15843fbf2b3118b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cfaaf51f3deb48fc02baf17fb1f3a292cf578b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e23cf5e29616fdfaae5167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103547
2020-11-04 · TA获得超过8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5万
展开全部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春节习俗>> 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的春节>> 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

各民族春节风俗>>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春节体育活动>>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述元宵夜的情感经历。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其中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体现了中国诗词的高境界,中国传统诗词不讲究华丽的辞藻,而注重意境,作为唐宋八大家中最有成就的著者,欧阳修这首词文字浅显但感情丰富,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
以下是痞子的品评,与我心有戚戚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街道上会张悬着花灯,因此灯火辉煌,把夜晚照亮如同白昼,既繁华又热闹。因为这天是农历十五月圆时刻,月亮特别明媚照人。趁着月亮刚升上柳梢头,街道上正要开始热闹时,两人相约到街上瞎逛。
柳在中国诗词中,常常是爱情的象征,因此"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两句很含蓄的写出了两人的情意,以及相约时的愉悦。这是作者追忆去年元宵夜温馨甜蜜的景象。
谁知道过了一年,两人大概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各分西东。当作者又在元宵夜来到热闹的街市,看到月亮依旧明媚照人,灯火仍然满街辉煌,但是穿梭拥挤的人群中,却没有去年相聚的人。作者在街道上看着灿烂夺目的七彩花灯,在热闹的气氛中更觉得孤单和伤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眼泪已沾满并弄湿了衣袖,这个"满"字把作者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整首词并没有说明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难道是网友见面?或是两情相阅的恋人约会?)也没交代女主角为何离开(难道是网友的见光死?还是两人性格不合吵嘴后女方负气出走?)更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和无奈。
本词借着两年元宵夜的景物相同,但人事已有很大的改变,在今与昔、悲与欢的对比之下,抒发心中的情意和感叹。意境让人深受触动。
就到这里吧,学生的表情已经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他们对中国节日的兴趣正在不断积蓄和膨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的美就留给他们自己去寻找和体会吧,追寻的过程,不就是中国文化在他们心底沉淀的过程吗?至于留在心底的烙印有多深刻和久远,和这些对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我想要等他们长大了才能真正体会到。
现在我心里舒坦多了。并不是因为阴谋得逞,而是觉得终于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点点微薄的贡献。我这个并不具备叱吒风云改变世界能力的小人物,,终于从身边做起,将祖国的花朵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忽悠起来了!
于是这个圣诞节心情变的美丽。在大家准备过圣诞的前一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比跟美国队踢球,在决定胜负的最后时刻晃过对方门将直接带球入门的感觉还痛快淋漓!
......然而,我其实只是在自己的国土向自己的同胞推崇自己的文化;就象比赛时球还在自己的半场,根本没能给对手造成威胁,而对方却早已将球踢进我们的门里了,我又何乐之有呢?原来刚才那决定胜负的时刻只是我的幻觉,比赛,真的还没有结束;而我们正处于绝对的劣势。
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弱势文化吗?中华民族真的是弱势民族吗?
渴望我中华上国早日崛起,渴望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daf6be
2020-11-04 · TA获得超过255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96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58.5万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等等。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正月初一)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在广西一些地方有七夕储水的习俗,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所以,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扩展资料:

立夏还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在菇西溪一带有做“立夏饼”,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立夏日,让牛也过节,不用竹枝鞭牛,要给牛吃鲜嫩的草料。喂卵酒,吃牛人参——珍珠莲。

立夏日趣俗用大秤称人轻重,别肥瘦,说称过后人不会蛀夏。四川山区人家此日忌坐门槛,说坐过后双脚会时常发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263f0d4
2020-11-04 · TA获得超过5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年关将至,亲爱的你们,是不是因为渐渐长大了,日子越来越忙碌,忘记了过年的习俗,苏州博秀与您一起分享过年习俗大集合,值得珍藏哦!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也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烧完。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