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 我来答
wei042
高粉答主

2018-01-17 · 答你所问,追求质量,追求满意
wei042
采纳数:38060 获赞数:47353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 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 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 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 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六、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3、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匿名用户
2020-07-20
展开全部
从生本课改实验开始,就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化标准。作为老师要“勤”,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勤加分,勤上榜。另外,不要吝啬分数,不要舍不得给学生表扬。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加分,因为加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其中分组也很重要。

一、分组前
分组前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精髓与意义,必须七件事:
1.要做好课改年级全体教师的师训工作;
2.对班级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解读和培训;
3.班主任带领下设计一节美好的主题班会;
4.文化建设传帮带(带领学生观摩优秀班级文化展示);
5.观摩合作学习课堂;
6.通过演讲、全体投票选拔组长;
7.充满仪式感的组长的签约仪式;
只有做好了分组前的这七件事,才能让起步工作方向更明确。

二、分组中
分组中要牢牢把握好“组织体系构建”、“小组成员岗位设立”、“小组C同学如何安排”这3个关键点,稳扎稳打的落实每一个步骤,才能让分组过程更顺利。

1、组织体系构建
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学生自身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促使小组内可以达到优劣互补,小组间可以达到水平相当,实现组内互学、组间竞争的良性局面。
小组人数:5-7人一组,7人一组不超过两组,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为最佳。
分组关键点:根据性别、性格、文理学科搭配、家庭背景、爱好等因素合理分组,分完组根据情况小范围微调,一旦进入小组文化构建阶段,则小组不宜再改变。
小组座位:小组座位采取围坐式,统一标准。
分组策略:考虑周到,保障最大化组间平衡。
2、小组成员岗位设立
组织体系构建完成后,要赋予小组每个人明确的岗位与职责,从而确定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一般小组中需设立包含行政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体艺组长、分数记录员等岗位,岗位设立的原则是根据小组成员的优势进行科学分配,促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品质。
3、C同学如何安排?
当小组组建好了,团队分工明确后,小组中C同学的安排也至关重要,只有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找到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因此需要通过C同学帮扶计划、合理运用评分机制,让他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从而能够发挥所长。

三、分组后
分组完成后,更应注重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与小组合作效果的不断提升。可以根据小组运行情况,进行活动四部曲,让结果更有效。
1、体验团队力,即在文化组与年级部的统一规划下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活动,让小组成员能够在活动培训中建立认识、彼此了解、建立情感,从而打造团队凝聚力;
2、在活动中不断总结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里进行心得体会分享,让大家能够深入理解合作的法则和意义,在感悟中得以提升,从而构建明确的小组运行规则;
3、通过团队活动的组织情况,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劣势和表现适时进行小组成员的微调,从而让每个成员都能发挥所长,让每个小组都能达到平衡实现小组间的良性学习与竞争状态。
4、通过开设组长的家长会,让家长可以支持并参与班组建设中来,从而建立家校合作共建的桥梁。
在团队的整体活动开展中,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去做,同时必须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实施到位,才能打造具有凝聚力和积极性的小组。

以上内容是参加苏派教育课改中心实操培训后总结所得,对我们学校很有帮助,也希望可以帮到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