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上班族生活来讲,每天除了休息,吃饭,休闲,剩下的就是上班了吧?一般来说,我们上班的时间都是早上七点钟至八点钟,那么对于我国古代的官员们来讲,他们一般上朝是几点上朝呢?
其实,对于我国古代的官员来讲,他们上朝的时间比现在的人相对来说是辛苦多了,毕竟古代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啊,我们可以非常快速的到达自己上班的地方,但是古代的官员们,他们的交通工具速度非常慢,一般来说,早朝一般都在五更天,也就是现代的五点钟至七点钟,对于那个时候的官员来说,他们需要半夜起来去上朝。
但其实很多的朝代还是非常的人性化的。在汉朝时期,一般来说,对于上朝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宽松的,一般来说五天才只要上一次早朝,并不像我们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每天文武百官都站在朝堂之下进行上朝,如果是这样的话,每天半夜起床去上朝,天天如此,天天如此,那官员们就不用治理国家了,光累就累死了!
而且还有的朝代规定是每个月特定的几号去上早朝,例如每月的五号,十五号,二十五号,这样的日子去上朝,其余的时间官员是不需要每天早上去上朝的,只需要在自己的官府里,或者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进行自己应有的工作,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办公就可以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套规矩。古代的上朝制度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要看皇帝个人的意愿。
一般来讲,汉代大多数皇帝执政时,官员五日一朝,每五日休沐一日。当然,虽然这样说,但大多数皇帝并不这么做。比如汉桓帝、灵帝,玩乐为主,一个月未必上一次朝,献帝是个傀儡,曹操想什么时候上朝,他得听曹操的。后来曹操晋位魏王,根本就没有他上朝的必要了,也就彻底停了。
其余朝代也差不多,各有勤奋的皇帝,有偷懒的皇帝。唐朝时期,因国事频扰,曾改“五日休沐” 为“十日休沐”,但是到了唐玄宗中后期,因为杨贵妃的因素,李隆基干脆什么事都不管了,“从此君王不早朝”嘛。
宋朝时期,由于国家较为安定,频繁上朝又太累,所以宋朝的皇帝们就暗地里给改成了单双号上朝,更有犯懒的皇帝每月只有初五、十五、二十五开一次朝会,意思意思而已。
元代基本不上朝,他们没这习惯。
明代按律例来说,是三六九日朝会,但是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不也那样了。到了崇祯,天天朝会,照样亡国。
清代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但前期的皇帝都很勤奋,尤其雍正,只要没事几乎天天上朝。到了乾隆,前期也很勤奋,天天有朝会,而后期十天半个月一次朝会也是常事,后期一般不固定日子,而是临时通知,称之为“叫大起”,但南书房一直都有翰林值班。
上朝的具体时间也不固定,看皇帝勤奋不勤奋,以清朝为例,康、雍、乾时期,是卯时上朝,即上午5:00~7:00,后来也曾改过辰时甚至巳时。而清末的同治皇帝比较勤奋,也曾寅时开朝。
至于看大臣们谁来没来,则在乾清门设有两位稽察臣工出入的侍监首领,由他们向皇帝禀报。臣缺勤1天处笞20板,每满3天罪加一等,如果达到20天要被杖打100大板。清朝乾隆时期,曾经有一个翰林因连日缺勤,就被下旨革职。
当然,由于大臣都会提前到宫外等候,实际上的行动时间要比规定时间早。拿乾隆二十六年黄淮水灾时来说,连续数日丑时即开朝,丑时是1:00~3:00,大臣们只好半夜就到宫门处等候,基本上一天就不用睡觉咯。
《诗经~齐风~鸡鸣》记录了一个很温馨的场景: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早起的妻子催促赖床的丈夫:“鸡都已经叫了,上朝的人大概都到齐了;你看东方都已经亮了,上朝的人都在忙碌了。”这大概是最早的关于上朝的文字记载吧,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上朝的传统了,并且,上朝的时间很早。鸡鸣而起,大约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真正上朝议事的时间在卯时,也就是凌晨5--7点,所以有点卯的说法。
在唐朝,早朝时间一般在五点到七点,离皇宫近一点的可以晚点出门,远一点的凌晨一两点就要整装待发了。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清朝呢,在齐如山老先生的《北平杂记》里有写道:当时的北京内城只允许旗人居住,而很多官员如无皇帝特许都住在宣武门外,有时皇帝上朝三点就开始,记好了!这是凌晨三点!所以官员们不得不凌晨一点半左右就得从家出发!
明朝
在每日参加早朝之前,凡是有资格参加早朝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方官,都要在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文官位东面西(居左),武官位西面东(居右),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
清朝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