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控制油气聚集带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4.3.1 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制的油气聚集带
构造体系控油作用十分明显,其一,大型主导构造体系控制的大盆地内一级构造隆起带和斜坡带控制油气聚集带,这一认识已被多年的油气勘探所证实;第二,各大盆地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在主控构造体系中有着独特的控油作用,即前陆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带——断褶带、逆掩带和斜坡带控制油气富集(表4.37)。
表4.37 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制的一级油气聚集带简表
4.3.2 油气聚集区带时空分布基本特点
1)主导的纬向系和西域系控制的大型古隆起、古斜坡、大断裂带和重要区域性不整合面,前陆盆地一级断褶带、逆掩带及斜坡带,为大型的油气聚集区带。
2)综观本区油气聚集区带,其总体展布方位主要有四组:EW向、NW-NWW向、NE向、SN向。这种格局皆由主导构造体系的主构造带分布方位导致,两者伸展同步,北西-北西西向油气聚集带与西域系主要构造带一致,东西向油气聚集带受纬向系构造带致约,同向展布,北东向油气聚集带则与北东向构造带有关,南北向油气聚集区带出现在克拉玛依南,与车红南北向断裂带展布同向。
3)古隆起、古斜坡带上的扭动构造型式,多为油气富集区带。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入字型、雁列、旋扭构造等控制的油气田(藏),多位于古隆起、古斜坡带上。
4)两种不同类型的扭动构造型式,先后或上下叠置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带,常常为高产区带(油气田(藏)产能高)。如塔河油田在高级旋扭构造基础上,又上叠有多个小型入字型构造;雅克拉油气田主导构造为帚状,后期又发育了入字型构造。
5)不同地区、地段油气聚集区带,形成多彩多样组合形态:弧形、入字型、“S” 形、反 “S”形、帚状、旋扭、棋盘格状、雁列等型式。
6)中、新生代压、压扭性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山前盆地)的前陆断褶带、逆掩带、斜坡带不仅发育陆相油气聚集区带,而且还常形成陆、海双相、上下叠置的油气聚集区带。
7)不同类型构造应力场导致油气聚集区带不同;同方式、同方向应力场多期作用,利于向同方向运聚,易形成良好油气聚集区带;旋扭应力场形成的区带优于直扭应力场形成的油气聚集区带;应力低值区、低势区或应力和势双低区的油气聚集区带,是油气富集最佳部位。
8)正向构造带横跨地区油气聚集区带为首选区带,最利油气富集成藏,如吐-哈盆地葡北油气聚集带与火焰山油气聚集带横跨复合(图4.48)。
图4.48 吐-哈盆地雁木西—胜南—葡北油气聚集带与火焰山油气聚集带横跨分布图
2023-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