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导向治疗是怎样的?
导向治疗是以亲肿瘤物质作为载体,以有细胞毒作用的物质为弹头进行肿瘤治疗的方法。后者能借助前者的导向作用,浓集于肝癌的瘤区,从而达到有效地杀伤肝癌细胞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损伤较轻。
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有实验证实了抗体在体内的导向作用,由于当时抗体制备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大大影响了导向治疗的发展。1975年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成功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导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逐渐从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已出现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包括单链抗体片段(SinglechainFv,ScFv)、嵌合抗体(ChimericAntibodies)、人源化抗体(HumanizedAntibodies)等,具有制备方便、抗原性弱、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大大推动了导向治疗的迅速发展。
(1)载体的选择:导向治疗的载体目前分为抗体和非抗体两大类。
(2)弹头的选择:导向治疗目前所应用的弹头有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毒蛋白和生物调节剂,近年来随基因治疗的开展,已将基因作为一种新型弹头。
①放射性核素:以单克隆抗体(McAh)为载体,以核素为弹头的治疗方法叫放射免疫治疗(RATT)。放射性核素所释放的射线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杀伤直径,能对周围未结合核素的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不受癌细胞的异质性和不均匀性影响。目前常用于治疗肝癌的核素有、、、等,其中以最常用。
半衰期为8天,能放射β线和γ射线,β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供电离治疗,γ射线穿透力强,可用于体外扫描。释放β射线,半衰期仅2.5天,能量和放射面积均较大,有良好的应用治疗前景。
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尽管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但给药途径对以核素为弹头的导向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肝动脉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②化学药物:以化学药物为弹头,McAb为载体的导向治疗称为免疫化学治疗(ICT)。与单纯化疗比较,化疗药物的导向治疗具有以下优点:药物浓集病灶且由于载体的导向功能,药物在病灶内的浓度高于体内其他部位,能对肿瘤细胞发挥较大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损害较轻;释放缓慢,延长作用时间,如脂质体携带的药物,进入体内后代谢减缓,作用时间延长;载体自身的治疗作用,如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碘化油的栓塞作用等。
常用药物为多柔比星(阿霉素)、甲氨蝶呤(MTX)、丝裂霉素(MMC)、顺铂(DDP)等。
据报道,经门静脉和腹腔给药如转铁蛋白单抗与表柔比星(表阿霉素)、顺铂(DDP)的耦联物,从瘤体体积来看,有效率达82.6%,特别是门/腔静脉癌栓2例消失,22例癌块缩小,腹腔淋巴结均见明显减少或缩小。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双特异抗体的制备和应用,为导向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双特异抗体具有两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其中一个位点可与细胞毒素类物质如酶类或肿瘤相关抗原(TCR)等结合,另一个位点可特异性地与肝癌细胞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有研究将双弹头与药物丝裂霉素(MMC)交联到AFP抗体上,对肝癌的抑癌效率明显增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肝癌生物导向治疗法是目前国内除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大肝癌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通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抗癌免疫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培植,最后回输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癌细胞的生长与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