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深受读者喜爱,为何一些专家评价却不高?
《平凡的世界》情感细腻,细节真实。承载着层底文青的梦想与希冀,因此一直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但是作为小说而言,它与一流文学作品在创着技巧与手法还是有一定差距。
这本小说,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农村生活的细节刻画得当,个人内心的情感捕捉十分细腻,特别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尤其是有过共同生活经历的文学青年们,更容易有共鸣。
不过,小说故事的主线却偏向于传奇。诸如孙家的男孩子天赋异秉,总是能遇到白富美的追求,然而他们又总是为了集体的福祉,断送自已的大好前程这样的安排,就颇有一点董永遇见七仙女的调调。
而主角孙少平和兄长孙少安,品性高洁,不为权钱所诱,这一点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是反人性的,略显“虚假”。主流文学界发展到今天,更重视对人性真相(包含阴暗面)的揭露。
大传奇的主线,让《平凡的世界》显得一点都不平凡。“人到无求品自高”,孙家兄弟太纯洁善良,更倾向于“圣人”。
另外,作者路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经常跳出来“抒发个人情感”。由于频率过高,手法生硬,影响了阅读的代入感。
再者,这本小说的结构有点像《红楼》。《红楼》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一直被摆在神台之上。但是说实话,它的“葡萄串结构”其实并不优秀。它杰出的地方在塑造人物,揭露社会现实。80年代的路遥,依然模仿这样的结构来写小说,在文学形式上可以说是毫无创新,因此主流文学界不认为这部小说写得好。
不过文学界的评价是一回事,读者个人的评价是另一回事。一本书,只要阅读的人自已能在当中找到共鸣,得到启发,它就是好书。文学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很小众的,经常与大众喜欢的东西背道而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