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生气,父母应当如何引导?
01孩子总不听话是在所难免的,家长的“暗自神伤”毫无意义
妈妈这样的回应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不是圣母玛利亚,哪能那么容易平复情绪呢?
这种态度也不是针对孩子,在之前的生气经历被提起时,很多家长都会掉入“情绪旋涡”,这时的他们,很难用“同理心”来控制情绪,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
孩子是可爱的,偶尔也是惹人烦的,家庭里少了孩子会丢掉很多乐趣,也会带来挺多麻烦。
最基本的,父母管孩子的吃喝,孩子自己也有选择,不会照单全收,有些不吃蔬菜,有些不爱喝汤,有些不爱吃米饭,就自己开心地挑剔着。
妈妈没办法强制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只能在孩子挑食的时候责骂几句:“你不吃就饿着吧”,小孩还挺倔,说不吃就真的不吃,生气的只是妈妈自己。
父母还要管孩子的教育,找好学校、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愿意主动学习还好,就怕有些孩子没心思学习,放学回家就想着出去玩。
好不容易把孩子摁住,让他们做作业,父母为了给孩子讲解,着急地思考,孩子反而吊儿郎当地转笔,看了怎能不气?对孩子吼一嗓子,好不容易消停一会,孩子又玩自己的去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为孩子操心不说,还要暗自神伤,白白被气。
很多妈妈抱怨:养孩子真的太难了,有时真就恨不得把孩子再塞回去,可没办法退货,就只能忍受着。
遇到这种情况,没关系,既然父母觉得不好受,就要想办法调整心态,不要陷入生气——责骂孩子——继续生气的不良循环中。
每天自己生气,既影响身体健康,又不利于亲子间关系的和谐,这样毫无意义。
想要改变生气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可以做的是,让生气变得有意义。
什么叫“有意义的生气”呢?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对同一件事,不再生第二次气。就跟人会犯错一样,不允许自己在同一件事上栽跟头。
02父母学会这几招,让“生气”也变得有意义
一.区分生气的真正来源
人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尤其对于大人来说,生活压力大,每天要面对同事,上下班还要面对陌生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别人的一次发脾气或是责骂,都可能让自己感觉生气,不同的人都可能是坏情绪的来源。
当你觉得孩子惹你生气时,要先问自己,坏情绪的根本来源在哪里?是否真的是由孩子做错的这件事引起的?如果能进行区分,生气的次数也会变少。
蔡中元在《正向管教》中将生气分为两种类型:不洁净生气和洁净生气。
所谓“不洁净生气”,是指生气的本来原因不在孩子,只是孩子恰好在父母心情不爽的时候,做出了调皮的行为。
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为让父母生气,实质上是父母早就心情不好,孩子成了发泄的工具。
所谓“洁净生气”,是指父母生气,完全就是孩子引起的。生气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对孩子发脾气,要先弄清楚究竟是哪种原因引发的生气,要避免不洁净生气。
如果碰到了不洁净生气,不仅自己心情不好,还会影响孩子。明明错不在孩子,还一天到晚骂孩子,这不仅毫无意义,也会为亲子间的关系蒙上一层灰尘。
二.事先想好解决方式,对症下药
在区分完生气类型后,父母可根据不同情况解决问题。如果是“不洁净生气”,比如爸爸工作上遭遇了瓶颈,心情很烦,容易发脾气,回到家要面对妻子和孩子。
如果不能控制坏情绪,可以先把心里的烦恼跟家里人讲清楚,可以说:“我今天工作上碰到了点麻烦,现在心情有点差,希望你们能谅解一下。”
在明知自己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要多给自己一些独立的空间,不要勉强自己融入集体。等自己把心情整理好,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发泄完,再和妻子、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能对症下药,工作上的烦恼带到公司解决,就能尽量避免不洁净生气,能够减少相互之间的伤害。
三.用正确的归因方式来“发脾气”
区分了生气的类型后,假使属于“洁净生气”,家长也要学会适当缓解生气的情绪。“洁净生气”的导火索虽然是孩子,但即便父母做不到忍受,也不能冲动地指着孩子骂。
孩子是有错,但表达生气也要用对方法。生气时,想让孩子尽量不受伤,可以先做好这两步。
第一步: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生气了,所以你不要再蹦跶了,必须得让我静静。
第二步:反复确定生气的原因,是对孩子的行为感到生气,而不是你惹到我,让我不开心了才生气。
父母要争取让所有的生气都源于爱和关心。比如孩子不想上学,每天都懒床。
父母可以先告诉孩子,这种赖床的行为让自己很生气,再教导孩子,每天赖床不好好学习,以后容易变成废物,到时候养自己都困难。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表达生气的情绪,不要等孩子自己理解。
表达情绪后,再进一步解决问题。父母会生气,孩子也有脾气。父母自己生气知道如何调节,如果是孩子生气,要怎么处理呢?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大人不要总是表现出一副“小孩子还会生气,过一会就好了吧”的表情,其实孩子的生气也值得被理解,他心里也会很难过,会愤怒、会怨恨。
如果大人总是不在意,孩子会觉得受伤,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那一方,进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父母要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要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支持。
二.尝试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孩子有时无理取闹,并不是想得到物质上的东西,他们需要父母的在意和关怀。
作业完成不好,他们希望听到“没关系,我也觉得这些问题很难”的话,而不是听“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这种类似的批评。
三.同意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生气,最难处理的情况是一个人生闷气。如果他什么都不说,父母哪里有办法帮助他呢?
这时要鼓励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一来孩子心里可以好受一点,二来父母也可以找到突破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心情不好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控制情绪,先弄清楚原因,最好不要把坏情绪传给其他人,避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这样对大人对孩子都是好事。
请让所有的生气都变得有意义,而不是仅仅只是为了发泄负面情绪,为人父母者,要承受和学习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