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改变人际交往中的讨好型人格呢?
要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你不是那个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也许你现在还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在读大学,但即便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持你也不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既然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你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即便是和别人发生冲突,即便你被别人抛弃,即便你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也不会死。
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人在童年时期能否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是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响的事情。你现在对于别人无条件的爱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你童年时未被满足的遗憾,和你的那些过度美好的幻想。但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无论怎样,过去的遗憾都是不可能被弥补的。
归根结底,讨好型人格的根源在于三个错误的核心信念:1.我很弱(我还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脆弱)。2.我必须要做些什么别人才会爱我。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讨好者在潜意识中还是将自己认定为是一个“孩子”。
也许是早年创伤与恐惧的影响太过巨大,他的被抛弃的害怕,被忽视的失落,被打骂的伤痛,这些深刻的留存在了他的潜意识之中,这种创伤泛化到了他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导致他一旦和别人出现一点儿冲突,就会马上“退行”到童年时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事人本身逃避问题的一种手段。“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解决不了。”
给了自己这个放弃的理由,就能继续轻松地生活,而不用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可以让别人为自己负责,让别人来帮自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讨好者想摆脱讨好困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你是一个成年人。任何一个超过十八岁,没有身体残疾或病症的人只要认为“没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这绝对都是在逃避责任和过度的软弱。
明白被人喜欢不是必须讨好者。一般有这种想法,就是我必须帮别人做什么,或是忍受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背后的原因是自己无法接纳自己,必须要通过外部来获得肯定。但你要明白,你无须去刻意追求别人的喜欢和接纳。从现在开始,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你,你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不需要靠别人喜欢我,让别人开心,能自我实现的价值是什么。
预演反应模式。即使我们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对我们有影响,但还是难免有讨好倾向,因为这近乎是你的本能反应。所以我们要在讨好行为发生前,做好预演反应的准备。想好你会出现讨好行为的场景,想出你恰当的反应。
持续创造讨好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心空虚,他们无法自我满足,必须从外界寻求认可来填补。我建议你成为一个创造者。无论是写文章、录播客或成为短视频博主,这些都能给你成就感、满足感,还有别人的关注与赞美。而这种因你的才华、技能、坚持等,体现你能力和价值的东西,得来的关注和赞美,远比你通过讨好换来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