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没落了吗?原因是什么?
1085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香港的电影确实没落了。一个地区的电影是兴旺还是落寞,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香港电影最兴旺的时期,在香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那时候的香港被称之为东亚四小龙之一,那个时期,不但是电影,还包括流行音乐,都是引领亚洲的,随着我们的崛起,香港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进则退。随着香港经济的停滞,香港的娱乐业也走起了下坡路,这其中也包括了香港的电影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香港电影没落了。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香港电影的剧本老套,没有符合现在人口味的剧本,都是以前的老套情节。其次,香港年轻电影明星太少了,如今有名的香港明星都是以前的老一辈演员,他们年纪太大了,基本不再拍电影了。最后,香港的导演都固化思维,沉浸在过去的成就里。基于以上原因,香港电影没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喜欢电影的人,都会怀念辉煌时期的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那时候的香港电影,类型多样,百花齐放,动作片、喜剧片、文艺片、警匪片、恐怖片和情色片等等,全部都是一流水准。而其中的代表作,拿来与今天同类型电影相比,仍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明星,真是星光熠熠,更是个性鲜明。如果要列举那时的明星,笔者一口气可以列举上百位,而且不用思考的。因为当时经典的电影太多了,每一部的人物都印象深刻。群星系列的《富贵列车》、《富贵兵团》、《家有喜事》、《五福星系列》以及《最佳拍档系列》,单单这几部,笔者可以喊出名字的就超过百位了,更不用说《僵尸先生系列》、《黄飞鸿系列》、《逃学威龙系列》和《警察故事系列》。
香港电影在1995年之后慢慢走下坡路,更是在2003年到了最低谷。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该年只共拍摄54部电影。香港的两位著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的死,对电影业更是雪上加霜。
从2004年开始,香港电影虽然偶有佳作,但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所获得的奖项、关注度以及影片的经典程度,都远远比不上之前辉煌时期的作品。而代表香港电影精神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近几年更是淡然无味,关注度每况日下,还被很多人称为小圈子里的游戏。笔者认为的近几年香港电影最好作品,竟然是5年前林超贤的《激战》了。
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候,正是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回归后,电影方面的制度有很多改变,很多之前天马行空的设想或者大胆出格的类型被排除出去。合规成为各位主创人、导演关注的重点。因此很多人认为,随着电影体制的改变,当创作自由和空间受到一定规则制约的时候,香港电影的发展就受到了束缚,不会再振翅高飞,只能逐渐没落。
也有很多人认为香港电影的没落,是因为演员断层、市场有限、盗版影响、没有文化底蕴、好莱坞电影入侵和日韩、大陆市场崛起等等所造成,其实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这些原因都是香港电影受到影响的众多因素之一。但如同体制一样,这些都不是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而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电影幕后的工业人才断层,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香港电影金像奖每年的最佳导演,基本都有许鞍华(6次)、徐克(3次)、陈可辛(2次)、杜琪峰(3次)和王家卫(3次)等人的身影。而获奖最多的张叔平,7次最佳美术指导、7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3次最佳剪接,紧接其后的奚仲文共10次,黄岳泰9次,邝志良8次,杜可风7次。这些获奖次数既表明他们的优秀,但也表明后继无人。如果香港电影工业真是人才辈出,那么这些电影前辈早就退居二线,安享人生了。
在2014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最佳影片不是笔者认为的《激战》,而是当晚的最大赢家《一代宗师》,对此笔者一直耿耿于怀。无论从观赏角度,还是积极意义,《激战》毫无疑问都压倒《一代宗师》的,但为何最后《一代宗师》获得最佳影片?如果从整部电影制作的角度看,《一代宗师》从导演、编剧、主演、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剪接、电影歌曲、音响效果、摄影等等,都是一流的配置,一流的水准,所以综合各个环节的评分,《一代宗师》当然会略优于《激战》。《一代宗师》制作成本超过2亿,而《激战》只有几千万而已。
某年颁奖典礼中,最佳编剧由尔冬升颁奖,他当时说:“第一个奖就是最佳编剧奖,可见编剧的地位有多低!”虽然近年来编剧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优秀的编剧实在少之又少,优秀剧本更是凤舞麟角。当然,现在全世界都缺乏优秀的电影剧本,香港电影也缺少优秀剧本只是正常而已。但与好莱坞电影不同,很多香港电影的导演都兼任编剧,尔冬升、徐克、林超贤、王家卫等等,在很多电影都会担任编剧,这个更是进一步压制了优秀编剧的产生,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香港电影的没落,并不代表大陆电影会崛起,也不代表日韩电影会称霸亚洲。大陆电影崛起的只是市场而已,并不是其电影质量或者电影工业。两部唐人街探案差不多42亿票房,两部捉妖记差不多45亿票房,沈腾的烦恼+铁拳+首富加起来竟然高达62亿票房,这些惊人的票房后面,可以代表大陆电影的高水平吗?恐怕再大胆、脸皮再厚的粉丝都不敢说!有人说日韩电影早已经称霸亚洲了,笔者觉得很好笑。近十年来,哪部日韩电影在票房、奖项、关注度等等可以盖过当年的中国电影?笔者真是没有印象!或者哪位可以告知一下?
香港电影的没落源于其方方面面的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体制无关。香港电影现在的处境,就跟香港本身一样,逐渐没落的贵族,已经不再风光无限,时不时还能有一些精彩动作,但大多时候都是在缅怀过去峥嵘岁月,沉浸在过去辉煌中不能自拔,不能认清现状,继而奋发向前。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明星,真是星光熠熠,更是个性鲜明。如果要列举那时的明星,笔者一口气可以列举上百位,而且不用思考的。因为当时经典的电影太多了,每一部的人物都印象深刻。群星系列的《富贵列车》、《富贵兵团》、《家有喜事》、《五福星系列》以及《最佳拍档系列》,单单这几部,笔者可以喊出名字的就超过百位了,更不用说《僵尸先生系列》、《黄飞鸿系列》、《逃学威龙系列》和《警察故事系列》。
香港电影在1995年之后慢慢走下坡路,更是在2003年到了最低谷。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该年只共拍摄54部电影。香港的两位著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的死,对电影业更是雪上加霜。
从2004年开始,香港电影虽然偶有佳作,但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所获得的奖项、关注度以及影片的经典程度,都远远比不上之前辉煌时期的作品。而代表香港电影精神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近几年更是淡然无味,关注度每况日下,还被很多人称为小圈子里的游戏。笔者认为的近几年香港电影最好作品,竟然是5年前林超贤的《激战》了。
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候,正是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回归后,电影方面的制度有很多改变,很多之前天马行空的设想或者大胆出格的类型被排除出去。合规成为各位主创人、导演关注的重点。因此很多人认为,随着电影体制的改变,当创作自由和空间受到一定规则制约的时候,香港电影的发展就受到了束缚,不会再振翅高飞,只能逐渐没落。
也有很多人认为香港电影的没落,是因为演员断层、市场有限、盗版影响、没有文化底蕴、好莱坞电影入侵和日韩、大陆市场崛起等等所造成,其实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这些原因都是香港电影受到影响的众多因素之一。但如同体制一样,这些都不是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而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电影幕后的工业人才断层,这个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香港电影金像奖每年的最佳导演,基本都有许鞍华(6次)、徐克(3次)、陈可辛(2次)、杜琪峰(3次)和王家卫(3次)等人的身影。而获奖最多的张叔平,7次最佳美术指导、7次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3次最佳剪接,紧接其后的奚仲文共10次,黄岳泰9次,邝志良8次,杜可风7次。这些获奖次数既表明他们的优秀,但也表明后继无人。如果香港电影工业真是人才辈出,那么这些电影前辈早就退居二线,安享人生了。
在2014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最佳影片不是笔者认为的《激战》,而是当晚的最大赢家《一代宗师》,对此笔者一直耿耿于怀。无论从观赏角度,还是积极意义,《激战》毫无疑问都压倒《一代宗师》的,但为何最后《一代宗师》获得最佳影片?如果从整部电影制作的角度看,《一代宗师》从导演、编剧、主演、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剪接、电影歌曲、音响效果、摄影等等,都是一流的配置,一流的水准,所以综合各个环节的评分,《一代宗师》当然会略优于《激战》。《一代宗师》制作成本超过2亿,而《激战》只有几千万而已。
某年颁奖典礼中,最佳编剧由尔冬升颁奖,他当时说:“第一个奖就是最佳编剧奖,可见编剧的地位有多低!”虽然近年来编剧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优秀的编剧实在少之又少,优秀剧本更是凤舞麟角。当然,现在全世界都缺乏优秀的电影剧本,香港电影也缺少优秀剧本只是正常而已。但与好莱坞电影不同,很多香港电影的导演都兼任编剧,尔冬升、徐克、林超贤、王家卫等等,在很多电影都会担任编剧,这个更是进一步压制了优秀编剧的产生,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香港电影的没落,并不代表大陆电影会崛起,也不代表日韩电影会称霸亚洲。大陆电影崛起的只是市场而已,并不是其电影质量或者电影工业。两部唐人街探案差不多42亿票房,两部捉妖记差不多45亿票房,沈腾的烦恼+铁拳+首富加起来竟然高达62亿票房,这些惊人的票房后面,可以代表大陆电影的高水平吗?恐怕再大胆、脸皮再厚的粉丝都不敢说!有人说日韩电影早已经称霸亚洲了,笔者觉得很好笑。近十年来,哪部日韩电影在票房、奖项、关注度等等可以盖过当年的中国电影?笔者真是没有印象!或者哪位可以告知一下?
香港电影的没落源于其方方面面的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体制无关。香港电影现在的处境,就跟香港本身一样,逐渐没落的贵族,已经不再风光无限,时不时还能有一些精彩动作,但大多时候都是在缅怀过去峥嵘岁月,沉浸在过去辉煌中不能自拔,不能认清现状,继而奋发向前。
追答
以下仅供参考:
从香港制造到后继无人,香港电影的衰落已经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事情。关于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分析的文章一大堆,林林总总,大都围绕人才的凋敝,草根文化的消失,好莱坞电影电影的冲击以及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等原因。
与这些原因相比,创作力的丧失才是更致命的因素。从最近上映的这几部电影不难发现,同一题材的反复炒冷饭,电影创新力的丧失,剧本本身乏善可陈、错误漏洞百出等问题带来的电影观感的下降,或者说香港电影人的创作思维大都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与现在的创作环境严重脱节,这也是现在香港电影中普遍存在问题。
不难想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是香港电影衰落的一个缩影。这既与它以往赖以生存的创作基础的丧失有关,也与在时代进步下,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创作进取精神丧失带来的心态上的进退维谷。
在香港电影圈,一直存在这两种思想:一是北上融入内地电影市场,参与到中国电影市场中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一是固守香港本土,创作符合香港本土特色的电影作品。
在这两种思想的主导下,我们看到既有一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在内地市场上搏杀,出现了一批像徐克、周星驰、郑宝瑞等创作的大明星、大投入、大明星式电影作品,在电影票房的表现上也相当可观,但却普遍存在着口碑参差不齐、题材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固守本土的电影,因为成本、题材的原因,难有口碑票房爆款作品。
这背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电影人的复杂心态。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如今已经变成了桎梏自我的因素,香港电影人既不想抛弃辉煌的过去从新出发,又缺少重振过去的条件。
面对时代发展的巨轮,不是抬头往前看,反而是不停地往后看,躺在过往的功劳薄上不停地将过往的成功的经验拿出来应对当下。
因此,在这种复杂心态下,带来电影思维集体无意识的左右摇摆。我们看到,无论是想要融入电影内地电影市场的还是固守本土电影的香港电影人,似乎迷失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既不能延续以往的香港电影特色也难以融入中国电影市场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
与内地电影市场相比,香港电影市场太像一个池塘,经不起惊涛骇浪,能留给电影人的试错时间和调整时间不多。著名编剧宋方金曾经说过,社会需要民主,但影视行业需要“独裁”。也许香港电影亟需一个“独裁者”来带领着往前走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