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
1、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
父母责任
孩子不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应该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以及他的榜样力量,可以让男孩子明白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女孩子明白自己将来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
青春期以后,爸爸和男孩子经常在一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有力量的支持,减少许多困惑;女孩子和爸爸的互动,可以让她更好地了解男性,满足她对异性好奇和依恋的渴望。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1、家长应该充分相信孩子,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能放开手脚去做他认为喜欢的事情,而且在这样的信任之中,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2、家长的假设太多,便担心太多。事实上,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走向未来呢。
3、孩子要自己长大,许多事情得自己经历了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家长不妨放手。
4、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超过自己,不过事事听大人话的孩子很难超越。所以,如果想让孩子超越自己,家长要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并鼓励孩子大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1、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的矛盾,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
2、木桶理论认为,木桶是由多快木板组成,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所有木板的共同长度和质量,孩子各个方面如体力、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审美等类似一个木桶,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增长,全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前阶段,由于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的广泛而又不稳定,因此,家长只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1、在孩子的个性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个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2、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同,教育和训练也应因人而异,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3、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承认、正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发挥孩子的不同优势,使优良个性发展,不良个性纠正,应当根据孩子的个性倾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势利导,促使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子女培养造就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