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为何竟向君王行贿?
为了以后能够重新东山再起。清朝的大臣做错事,被皇帝处罚革职的话,一般会有三个不同的程度。第一个是革职留任,就是处以革职的处罚,但是处罚的程度低,只要大臣表现得好,很快就会复职;第二种就是革职,直接革去职位,暂时不用;第三种就是革职永不叙用,则是再也无法当官的意思。官员会贿赂皇帝的一般是第二种情况,被革职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接着被任用。贿赂皇帝就可以尽快让皇帝帮忙复职。
1.犯错被革职,只能等朝廷重新任用。
清朝当官,官员犯错是常有的事。可能不小心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动作,都可能被参奏。这些都是小错,犯的大错可能是贪污、办事不力等等。最无奈的是官员很可能因为其他人的牵连而受处罚,这也是常见的。比如推荐了某个官员,一旦他犯了错,你也有责任。当然处罚的方式有罚俸禄,降级和革职。最严重的应该是革职了,但是革职除非是被永不叙用,其他情况还是有机会重新回到官场的。
如果被革职,完全离开了官场,想要重新回来,就有些困难。而一些官员想到了办法让自己回归官场的几率更大一些,就是贿赂皇帝。据史料记载,有个大臣因为犯错了被革职,立刻便向乾隆帝送银子,让乾隆帝开恩不要处罚他。这个办法竟然还有效,乾隆帝还真的送了官员的银子,没有处罚他。所以贿赂皇帝也是清朝官员免去处罚的一个办法。
2.官员贿赂皇帝,更展示了官场的黑暗。
难以想象的是,官员与皇帝之间都存在着交易和腐败。清朝官场的人情送礼之风真的是普遍。乾隆帝都可以收取下架官员的银两,说明乾隆帝也知道,官场上下级送礼的风气,但是他竟然默认了。官场一旦与人情、利益相联系,就容易产生派别,形成党羽,恰恰是会影响到官员之间办事的客观性。而形成党羽就会出现互相诽谤的情况。连皇帝的默认的人情,是不是导致了清朝官场黑暗、官员腐败的罪魁祸首?
因此,官员用贿赂皇帝的方式,免除处罚实在不是合适的方式,会导致官场腐败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