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公共汽车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民国时代中期,国内主要城市开始出现公共交通。最早公共交通的经营权是分散的。各个汽车客运公司都可以开设新的公交线路。新的公交线路的开设有两种情形。一是各汽车客运公司自行设计线路、组织车辆,向市工务局报批后开通。二是由市工务局设计线路,向各汽车客运公司招标。中标的汽车客运公司组织车辆进行运营。抗战期间,沦陷区城市秩序被破坏,大量公交线路随着汽车客运公司的内迁、倒闭而停运。抗战后,为迅速恢复城市建设。由市政府设立市公共汽车管理处和官办汽车客运公司,迅速恢复公交线网。随着抗战后经济的恢复,商办汽车客运公司重新进入公交线路运营的市场,并与官办汽车客运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的公交线路经营权是分散的。各汽车客运企业都可以参与到公交线路的经营中。解放以后,随着公有制的建立,各官办公司被接管、商办公司被赎买后陆陆续续合并,公交经营权进入了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引入外资和有效竞争,公交经营权又重新进入分权时代。最早的分权是相对混乱的。与其他行业类似,公交行业最初也秉着私人承包的思路,鼓励员工私人承包车辆进行运营。90年代几乎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出现各种私人运营的中巴车和公交公司的车辆同时运营的现象。这一政策初衷是为了弥补公交车辆运力的不足,但实际上却造成了票制、管理等各方面的混乱。在90年代末,各主要城市又纷纷取缔私人运营的中巴车。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国有企业改组重置的分权,具体说来就是对公交企业本身进行改制、拆分和重组。按照分公司为单位,将一个公交公司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公交企业,鼓励彼此之间的竞争。同时,这一时代大量城市规模扩张,市区与郊县相连,相当多的郊县改为市区。公交体系也逐步融合。原由县运输公司负责的县内客运线路和部分县际班车也由市区的公交企业出资重组设立独立的公交企业。随后还出现了部分乡镇运输企业也扩张营业范围,从事公交线路经营的。
公交线网覆盖率的变化一一扩张再扩张关于公交线网覆盖率的历史资料比较少,难以整理数据说明。但近几十年,城市的扩张及公交线网的扩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公交管理部门对公交线网覆盖率这一指标也是相当敏感的。往往当某一片新区初具雏形的时候,配套线路就已经进驻了。很少看到有线网扩张速度没跑赢建成区扩张速度的。因而公交线网覆盖率也一直保持持续的上升。后面会讲到,前几十年中片面关注公交线网覆盖率带来的影响。第一阶段,为去除战争的影响,动荡的民国时期暂且忽略。从解放后至2000年前后。随着公交企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公交分担率稳步上升。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对公交企业进行改制引入竞争的时代,公交分担率的上升速率尤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