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函数值域的求法
展开全部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值域起决定作用,而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共同确定。研究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法则的作用,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确定函数的值域是研究函数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如何求函数的值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方法灵活多样,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占有一定的地位,若方法运用适当,就能起到简化运算过程,避繁就简,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函数值域求法归纳如下,供参考。
1. 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
例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故函数的值域是:
2. 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将函数配方得:
∵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 ,当 时,
故函数的值域是:[4,8]
3. 判别式法
例4.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当 时,
解得:
(2)当y=1时, ,而
故函数的值域为
例5.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两边平方整理得: (1)
∵
∴
解得:
但此时的函数的定义域由 ,得
由 ,仅保证关于x的方程: 在实数集R有实根,而不能确保其实根在区间[0,2]上,即不能确保方程(1)有实根,由 求出的范围可能比y的实际范围大,故不能确定此函数的值域为 。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
代入方程(1)
解得:
即当 时,
原函数的值域为:
注: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分剔除。
4. 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例6. 求函数 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则其反函数为: ,其定义域为: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5. 函数有界性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反客为主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7.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
∴
解得: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可化为:
即
∵
∴
即
解得:
故函数的值域为
6. 函数单调性法
例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则 在[2,10]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 在[2,10]上是增函数
当x=2时,
当x=10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0.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为:
令 ,显然 在 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 , 在 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当x=1时, 有最小值 ,原函数有最大值
显然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7. 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挥作用。
例1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
则
∵
又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 时,
当 时,
故函数的值域为
例1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因
即
故可令
∴
∵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可令 ,则有
当 时,
当 时,
而此时 有意义。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4. 求函数 , 的值域。
解:
令 ,则
由
且
可得:
∴当 时, ,当 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
例15.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 ,可得
故可令
∵
当 时,
当 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16.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x)到定点A(2), 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7.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上式可看成x轴上的点 到两定点 的距离之和,
由图可知当点P为线段与x轴的交点时, ,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将函数变形为:
上式可看成定点A(3,2)到点P(x,0)的距离与定点 到点 的距离之差。
即:
由图可知:(1)当点P在x轴上且不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如点 ,则构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
即:
(2)当点P恰好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有
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
注:由例17,18可知,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而求两距离之差时,则要使A,B两点在x轴的同侧。
如:例17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在x轴的同侧;例18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在x轴的同侧。
9. 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1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变形为:
当且仅当
即当 时 ,等号成立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例20.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当且仅当 ,即当 时,等号成立。
由 可得: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10. 一一映射法
原理:因为 在定义域上x与y是一一对应的。故两个变量中,若知道一个变量范围,就可以求另一个变量范围。
例2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定义域为
由 得
故 或
解得
故函数的值域为
11.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2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则
(1)当 时, ,当且仅当t=1,即 时取等号,所以
(2)当t=0时,y=0。
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例2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令 ,则
∴当 时,
当 时,
此时 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 的有界性。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值域起决定作用,而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共同确定。研究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法则的作用,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确定函数的值域是研究函数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如何求函数的值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方法灵活多样,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占有一定的地位,若方法运用适当,就能起到简化运算过程,避繁就简,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函数值域求法归纳如下,供参考。
1. 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
例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故函数的值域是:
2. 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将函数配方得:
∵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 ,当 时,
故函数的值域是:[4,8]
3. 判别式法
例4.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当 时,
解得:
(2)当y=1时, ,而
故函数的值域为
例5.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两边平方整理得: (1)
∵
∴
解得:
但此时的函数的定义域由 ,得
由 ,仅保证关于x的方程: 在实数集R有实根,而不能确保其实根在区间[0,2]上,即不能确保方程(1)有实根,由 求出的范围可能比y的实际范围大,故不能确定此函数的值域为 。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
代入方程(1)
解得:
即当 时,
原函数的值域为:
注: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分剔除。
4. 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例6. 求函数 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则其反函数为: ,其定义域为: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5. 函数有界性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反客为主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7.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
∴
解得: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可化为:
即
∵
∴
即
解得:
故函数的值域为
6. 函数单调性法
例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则 在[2,10]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 在[2,10]上是增函数
当x=2时,
当x=10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0.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为:
令 ,显然 在 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 , 在 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当x=1时, 有最小值 ,原函数有最大值
显然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7. 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挥作用。
例1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
则
∵
又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 时,
当 时,
故函数的值域为
例1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因
即
故可令
∴
∵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可令 ,则有
当 时,
当 时,
而此时 有意义。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4. 求函数 , 的值域。
解:
令 ,则
由
且
可得:
∴当 时, ,当 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
例15.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 ,可得
故可令
∵
当 时,
当 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16.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x)到定点A(2), 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7.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上式可看成x轴上的点 到两定点 的距离之和,
由图可知当点P为线段与x轴的交点时, ,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8.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将函数变形为:
上式可看成定点A(3,2)到点P(x,0)的距离与定点 到点 的距离之差。
即:
由图可知:(1)当点P在x轴上且不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如点 ,则构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
即:
(2)当点P恰好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有
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
注:由例17,18可知,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而求两距离之差时,则要使A,B两点在x轴的同侧。
如:例17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在x轴的同侧;例18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在x轴的同侧。
9. 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1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变形为:
当且仅当
即当 时 ,等号成立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例20.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当且仅当 ,即当 时,等号成立。
由 可得: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10. 一一映射法
原理:因为 在定义域上x与y是一一对应的。故两个变量中,若知道一个变量范围,就可以求另一个变量范围。
例21. 求函数 的值域。
解:∵定义域为
由 得
故 或
解得
故函数的值域为
11.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22. 求函数 的值域。
解:令 ,则
(1)当 时, ,当且仅当t=1,即 时取等号,所以
(2)当t=0时,y=0。
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例23. 求函数 的值域。
解:
令 ,则
∴当 时,
当 时,
此时 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 的有界性。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展开全部
1.观察法
用于简单的解析式。
y=1-√x≤1,值域(-∞, 1]
y=(1+x)/(1-x)=2/(1-x)-1≠-1,值域(-∞,-1)∪(-1,+∞).
2.配方法
多用于二次(型)函数。
y=x^2-4x+3=(x-2)^2-1≥-1,值域[-1, +∞)
y=e^2x-4e^x-3=(e^x-2)^2-7≥-7,值域[-7,+∞)
3. 换元法
多用于复合型函数。
通过换元,使高次函数低次化,分式函数整式化,无理函数有理化,超越函数代数以方便求值域。
特别注意中间变量(新量)的变化范围。
y=-x+2√( x-1)+2
令t=√(x-1),
则t≤0, x=t^2+1.
y=-t^2+2t+1=-(t-1)^2+2≤1,值域(-∞, 1].
4. 不等式法
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是求值域的常用方法。
y=(e^x+1)/(e^x-1), (0<x<1).
0<x<1,
1<e^x<e, 0<e^x-1<e-1,
1/(e^x-1)>1/(e-1),
y=1+2/(e^x-1)>1+2/(e-1).值域(1+2/(e-1),+∞).
5. 最值法
如果函数f(x)存在最大值M和最小值m.那么值域为[m,M].
因此,求值域的方法与求最值的方法是相通的.
6. 反函数法
有的又叫反解法.
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
如果一个函数的值域不易求,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易求.那么,我们通过求后者而得出前者.
7. 单调性法
若f(x)在定义域[a, b]上是增函数,则值域为[f(a), f(b)].减函数则值域为
[f(b), f(a)].
用于简单的解析式。
y=1-√x≤1,值域(-∞, 1]
y=(1+x)/(1-x)=2/(1-x)-1≠-1,值域(-∞,-1)∪(-1,+∞).
2.配方法
多用于二次(型)函数。
y=x^2-4x+3=(x-2)^2-1≥-1,值域[-1, +∞)
y=e^2x-4e^x-3=(e^x-2)^2-7≥-7,值域[-7,+∞)
3. 换元法
多用于复合型函数。
通过换元,使高次函数低次化,分式函数整式化,无理函数有理化,超越函数代数以方便求值域。
特别注意中间变量(新量)的变化范围。
y=-x+2√( x-1)+2
令t=√(x-1),
则t≤0, x=t^2+1.
y=-t^2+2t+1=-(t-1)^2+2≤1,值域(-∞, 1].
4. 不等式法
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是求值域的常用方法。
y=(e^x+1)/(e^x-1), (0<x<1).
0<x<1,
1<e^x<e, 0<e^x-1<e-1,
1/(e^x-1)>1/(e-1),
y=1+2/(e^x-1)>1+2/(e-1).值域(1+2/(e-1),+∞).
5. 最值法
如果函数f(x)存在最大值M和最小值m.那么值域为[m,M].
因此,求值域的方法与求最值的方法是相通的.
6. 反函数法
有的又叫反解法.
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
如果一个函数的值域不易求,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易求.那么,我们通过求后者而得出前者.
7. 单调性法
若f(x)在定义域[a, b]上是增函数,则值域为[f(a), f(b)].减函数则值域为
[f(b), f(a)].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