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400人守着四行仓库,为何却称为“八百壮士”?
按照国军统帅部的计划,淞沪会战到1937年10月25日大场镇失守之后,就要全线退守苏州河以南,但又希望能够在撤退时安排一支部队留在闸北死守,掩护撤退,等到撤退完成之后,这个部队要分散游击。本来这个任务是要交给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的,但在顾祝同打电话给孙元良布置任务的时候,孙元良认为留下来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而且上海地势平坦,没有地形可资利用,不适合打游击。而且,八十八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经过六次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数量不足两成,所以也不适合留下来打游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顾祝同和孙元良商量之后,同意孙元良提出的派一个小部队留下来执行掩护撤退的任务,死守上海,最后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五二四团一营头上。负责率领这个部队的是三个人,一个是刚从旅部参谋主任调任五二四团团附没几天的谢晋元中校,一个是该团少校团附上官志标,以及一营营长杨瑞符。受领任务后,谢晋元等人抱定以死殉国的决心,按照孙元良的安排,留在粮食、弹药和饮水储备充足的四行仓库,构筑工事,抗敌死守。
这个营实际只有四百多人,但对外声称八百人,从而成了八百勇士。从10月26日开始,这支小部队在四行仓库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八次进攻,到10月31日时,伤亡37人,造成日军伤亡四百多人,战绩可谓辉煌。这是因为四行仓库建筑坚固,淞沪会战中又是八十八师师部所在地,所以周围构筑了不少钢筋水泥的碉堡,外围设有铁丝网,敌人不易接近。加之弹药粮食储备充足,不必担心补给问题,所以对日军造成比较大的伤亡。
但到十月三十日的时候,公共租界的外国商团要求这支孤军撤出四行仓库,保证公共租界的中立地位,以免遭到日军进攻。在外交压力之下,国民政府不得已,同意撤走这支部队。一开始孙元良在向谢晋元用电话传达撤退命令时,谢晋元和上官志标、杨瑞符等人表示坚决反对,并再三强调,他们已经抱定牺牲决心,统帅部和其他国军部队不需要以他们为念,孙元良最后拿出这是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谢晋元服从的理由,谢晋元才同意撤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了撤离的周全,孙元良特别派八十八师参谋长和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杨虎一起,与负责保护公共租界安全的英国军队指挥官斯玛特来协商了孤军的撤退路线,英军表示愿意协助,在孤军撤出阵地时,由英军提供掩护,退入公共租界之后,再转移到公共租界之外国军阵地,回归八十八师建制。此前,日军曾有一支部队被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包围,后经日军与公共租界协商,同意了这支部队经租借撤走,国军并未反对。因此,国军以为谢晋元部这次也可以这样撤退。
一开始英军确实遵照事前约定,摆开阵势,为国军撤出阵地提供了掩护。日军用探照灯照射正在撤退的孤军,准备攻击时,英军开炮,打掉了日军的探照灯。但在撤退的时候,日军仍然开枪射击,并造成部分国军战士受伤,其中伤重的杨瑞符之后由租借送回国军进行救治,反而因祸得福,提前归队了。而其他国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日军威胁公共租界称,如果公共租界允许国军经过公共租界撤退,那么就要同等允许日军经过公共租界追击。
公共租界没办法,只能将这支孤军口留下来,并且缴械,周围设置岗哨严密看押,实际上相当于禁闭在租借的孤军营。之后这支孤军就只能每天在这个营地里活动,不能出营门一步,上海市民经常前去探望,可以进去,但孤军的将士不能出去。到国军从淞沪战场撤走之后,上海公共租界就成了一个孤岛,而这支孤军也就完全被隔绝在这个孤岛上了。其中一次因为孤军和看守的白俄岗哨发生冲突,两名白俄雇佣军开枪,打死了孤军的两个人。到战争结束后,这名白俄士兵也遭到了审判,之后被判刑五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这支孤军的命运也很悲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公共租界,这支孤军也沦为日军的俘虏,一部分被派到宝山挖战壕,一部分被送往南太平洋群岛充当苦力,汪伪政府也接收了一些。其中,送往南洋群岛的基本上都是这支孤军中的各级干部,到战争结束时,澳大利亚将南太平洋群岛上仍然建在的孤军将士送回到了中国。1942年,谢晋元被孤军中的叛徒刺杀身亡。
在这个意义上,八百勇士抗敌固然英勇,但他们在之后所遭遇的屈辱和悲惨命运却常常被忽略了,而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列强的军队缴械,本来是应列强的请求才做出的撤退决定,最后却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俘虏,先是公共租界列强军队的俘虏,后来又成了日军的俘虏,这都是当时的中国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固然应该记住八百勇士抗敌的应勇,但更应铭记的是他们后来所遭受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