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只有一字之差,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旦说到中国古代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他们手握重权,权倾朝野,也把握着一个朝代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在影视剧中通常被称为“丞相”或者“宰相”,但是这两个名字有着怎样的区别,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丞相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武王继位时,设置了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助手,以便于更好地治理国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职位都同时存在,直到吕不韦被革职后,就再无人担任相邦一职,但是丞相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依旧是设置左右丞相,秦朝李斯、赵高都曾担任过此职,汉朝沿袭了秦的制度,继续设立了相邦一职,但为了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于是改名为相国,当时丞相依旧是辅助相国工作,韩信、曹参等人都曾担任过相国,汉朝的首任丞相萧何,最后也升职为相国。汉文帝时期之后,朝廷就只有一位丞相,但是因为汉朝是郡国并存制度,很多封国也都设立了丞相和相国。汉景帝时期,将各封国的丞相改为相,也从这时起一直往后的两百二十多年里,汉朝都一直有丞相这个官职,这也是丞相这个官职连续存在最久的一段时期。
隋唐时期几乎没有丞相一职,南宋有左右丞相,元朝的中书省也设置丞相,但是明朝,朱元璋因为胡惟庸造反一事,彻底废除了这个在中国存在一千多年的职位,秦汉的丞相虽然没有位居几品的官阶,但是一直都是百官之长,也是整个朝廷最高的官阶,南宋过后,丞相的官阶则为正一品。
宰相和丞相不一样,它并没有实际的官阶,而是象征着一种制度,是古代对于那些辅佐君主且掌握国家重大权力的官员的统称,宰相制度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商朝伊尹为相,西周周公太宰,他们都掌握国家政治重权的人,后人就将那些主宰朝廷大权辅佐君王的人统称为宰相,是为取“宰”主宰,“相”相礼的字面意思。
宰相只是一个代指,指那些当朝权力很大的人,所以宰相在各个时期中的名字也不一样,如在先秦时期被称为相邦,秦汉之后丞相也相当于宰相,唐朝之后为了制约一个人有过大的权力,于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等同于宰相。宋则是同平章事,明清虽然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但是也有着拥有类似宰相权力的内阁和军机处大臣存在。
宰相和丞相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一定时期丞相可以等同于宰相,因为一个国家行使着除君王最大权力的人就是宰相,所以这个官职可能根据各个朝代的制度而不停变化,他可以是相国也可以是大司马,而丞相却是一个制式官职,只有特定的时期内能有宰相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