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失败了,改革失败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1-1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 即张居正改革。这场改革前后持续了十年,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垂危的明王朝赢得了生存的转机。

但是,张居正去世后,在保守派的激烈对抗下,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张居正本人也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落得个人亡政息的结局,明朝也继续走向了衰落的道路。对于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本文认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改革失去了皇帝和太后的支持张居正担任神宗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他还是神宗的授业讲师,神宗年幼的时候,对张居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可是随着神宗渐渐长大,尤其是年满十八岁之后,已经可以独立处理朝政,并且想自己亲政,但是张居正却不肯放权,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仍然紧紧抓住权力,不愿意把朝政大权交给神宗,“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这让神宗对张居正起了疑心,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难以拔除。于是神宗产生了逆反之心,对于张居正也由以前的敬畏和忌惮转为产生嫌隙和不满。

张居正去世后,神宗真正掌握了权力,为了恢复君主的权威,发泄这么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对张居正的不满,也为了取得张居正反对派的支持,而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模借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尸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已逝的张居正不仅被削去了官职,以前赐给他的玺书、赐给家眷的四代诰命也被收回,功劳不被承认,只剩下了一桩桩一件件的罪过,连他的弟弟和儿子也受到了牵连,都被发配到了烟瘴之地。随着张居正的身败名裂,他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制度支持最终失败。

其次,改革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对于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有好处,但是他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和地主豪绅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夺情”事件之后,官僚队伍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放弃了对张居正的支持。

为了扫除思想障碍,张居正提倡经世实学,反对空谈,禁止讲学和另立学派,还杀害了当时著名的心学传播者何心隐,整顿了64座书院,并且将这些书院收归国有成为官办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专制,在思想活跃、心学迅速发展的当时是不合时宜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信仰心学的读书人和士大夫的反对。

另外,政府对于清丈出来的地主的逃税地,只要把赋税缴清,就承认土地的合法使用权,而不是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没有地的农民,所以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样也就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

“一条鞭法”的实行,虽然减轻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负担,但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弱小,没有形成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来支持改革。改革虽然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却损害了多个阶层的利益,所以真心实意支持改革的人很少,相反,那些被损害了利益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不断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

最后,张居正本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和用人的失误与他身后的悲剧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居正在生活上穷奢极欲的人,每次出行排场很大。他在朝廷中一向是倡导节俭,一再以“方令天下,民穷财尽,国用屡空”为理由要求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节俭开支。但是他只会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注定是得不到皇帝支持的。

张居正晚年患病卧床之后,举国为他斋醮祈祷,这样的待遇在皇室家族里面除了皇帝,都不敢轻易获得,他一届大臣却获得了这样大的殊荣,并不是一件好事,臣子受百姓拥戴太过就会招致皇帝的猜忌,况且他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嫌隙,万历皇帝本来就对他不满,这样一来大大触犯了皇帝的“天威”,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这也成为其死后遭万历清算的重要原因。

在内阁中,张居正独断专行,一切事物都由张居正本人说了算,即使在他重病居家的时候,也紧紧掌握内阁大权,大事仍然必须交由他裁决。此外,张居正还闭塞言路,特别不愿意听取其他官员的不同意见,对政敌和意见不同的官员采取打击压制的方法,这样一来,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更正,等张居正自己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积弊已深、回天乏力了。

张居正还喜欢被人吹捧,所以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张居正,极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事来得到他的重用,“始誉以伊、周,渐进以五臣,且谀之舜、禹,居正亦恬然居之”。他被夸赞能与古时候的贤臣相媲美也就罢了,夸他堪比舜、禹,他也恬然居之就过分了,毕竟君臣有别,这样让皇帝怎么想?势必会加深皇上心中的怨气和忌惮。

他还败坏科举制度,帮助自己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作弊。万历五年由神宗亲自出面,在廷试中用了调包计,把他的二儿子张嗣修从二甲第二名升到一甲第二名。这让本来应该获取高级官位的人才居于人下,却让才不配位的人成为榜眼。而且其他大臣也纷纷效仿张居正,为自己的儿子竞相猎取功名,高门子弟竞相舞弊,朝堂来来去去就被那么几家人把持,寒门子弟再努力读书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别人平步青云的阶梯。这大大败坏了科举制度,在士大夫中起了很坏的影响,对明代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速了大明帝国的衰亡。

张居正生前在用人方面,曾经做到了唯才是用,使用了戚继光这样的人才,甚至起用了一些优秀的基层人才。但与此同时,他的用人也看对方是否有利于他权力集中,所以他也重用了很多曲意奉承、溜须拍马之人,这样的人只会说漂亮话,不会干漂亮事,只想着用溜须拍马来获得权力和钱财,而不会真心实意推行改革,更难以担当重任,所以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改革就难以继续下去。

就像他一手提拔并引入内阁的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是溜须拍马、随波逐流的两面派,张四维在张居正死后立马迎合神宗反对改革,申时行继任首辅后为了收买人心,废除了张居正实行的考成法和其他的一些政策。这样的两面派窃据要职,改革怎么可能继续下去。

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减缓了明王朝急剧走向衰亡的趋势。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的结局,也给了我们现代的改革一些启示和教训:

一是改革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就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明中后期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具体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挽救了急剧走向衰亡的明王朝。二是改革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施政方略。三是改革要善于听取各方面建议,要广开言路才能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闭塞言路,仅听一家之言。

Tiku22333
2021-01-15 · VX同号
Tiku22333
采纳数:2795 获赞数:20348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张居正改革」,整顿了吏治,巩固了边防,国家财政收入也有明显的好转。改革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都遭到废除,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